青海湖畔
3月5日下午是青海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长郝鹏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就如何奋力打造“三区”进行了阐述。
去年,青海省制定了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行动方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拉开了奋力打造“三区”的序幕。
我们提出“三区”战略,是立足青海在资源、生态、稳定上的战略地位做出的决策部署,目的是在资源富集、欠发达、生态脆弱和多民族聚居地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路子。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2003年以来,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稳定与和谐。经过多年的实践,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识,要像维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精心维护民族团结。基于此,我们提出按照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步骤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通过深入推进依法治理、深化思想引导、夯实基层基础、有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宗教工作、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等十项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群众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青海是“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若干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概念,去年又把它上升到推动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高度。目前,青海已经启动五项重点生态工程,我们将精心组织好、实施好,确保工程收到实效。同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和建设,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基于青海省情提出的。青海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相当于全国的1/5,有132个矿种,许多矿产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资源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打造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就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在步骤上,也是前三年打好基础,到2020年,使循环经济成为全省发展主导模式。我们将扎实开展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和循环型社会构建行动,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取得进展。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三区”建设,推动青海取得更好更大的发展,同时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