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鹿城续佳话 新程更奋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2023-04-15

社区在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开展的宣传活动.jpg

包头市各族居民结对共建活动


进入新时代,曾写下“齐心协力建包钢”佳话的包头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高位推动、统筹谋划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70多万鹿城儿女携手共建和谐美好家园,为维护“模范自治区”荣誉贡献包头力量。


“三个层面”实现共聚


立足资源禀赋,深化“齐心协力建包钢”“军民融合护团结”“北梁安居促三交”“红色革命聚共识”“历史古韵凝人心”“两个屏障保安宁”创建主题,分类重点打造371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品示范单位,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升级“黄河文化示范带”“现代化示范带”“红色文化示范带”“守边固边兴边示范带”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


常态化举办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组织主题文创大赛和音乐会、鹿城读书节、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端、网、微、视、报、屏”六位一体宣传矩阵,在本地主流媒体上开办专题专栏12个,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同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微课堂、“红石榴”直播间,举办相关主题线上答题等活动,参与人数达60多万人(次);推送《民族团结润心田 各族儿女心连心——包头市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等视频、文章2.4万个(篇),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互联网+民族团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两个打造”推动共享


围绕打造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舞台艺术精品、影视作品和书画作品等,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近年来,为深入宣传“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红色故事,创作推出话剧《为正义辩护》、漫瀚剧《都贵玛》、纪录片《草原追梦》等一批文艺作品,艺术化展现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一起走过”的历史画卷、“一起生活”的现实经历、“一起实现”的发展成果。


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功举办“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等品牌活动,全市群众性主题文艺汇演、基层文化惠民演出达300余场。开展“习近平用典讲习会”“开学第一课”“百姓百人百团”巡回宣讲等活动5200多场,参与人数超100万人(次)。举办全国第三届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端论坛,并成立课题组,形成《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等科研成果,其中《流动与互嵌:包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经验》荣获自治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成果一等奖,一批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三个意义”促进共融


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全面落实各级各类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推动农牧业设施提档升级。实施7个牧场建设项目,召开“抓发展促民族团结”政银企座谈会,为内蒙古小尾羊有限公司、华维农装智谷(内蒙古)有限公司等10家民贸民品企业争取上级贷款贴息资金1270万元,助力打造“包你满意”营商环境品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深入持久开展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印发《新时代支持达茂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创建固边兴边富民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累计争取边境地区转移支付2.26亿元,升级交通网络,加强口岸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特色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打造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万只肉羊、千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实施百万头生猪养殖、牛羊屠宰深加工等项目,推动达茂草原羊、达茂牛羊肉列入自治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有力助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以及万企兴万村行动,市有关部门争取各级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3706万元,组织实施81个项目,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因此更加亮丽。


“两地三方”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晚会.png

包头市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晚会


“五项机制”完善共治


建立组织调度机制。成立党政主要领导“双挂帅”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旗县区、专项工作组均成立创建工作机构,各街镇(苏木)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村、嘎查)民族工作助理员共计907人,构建起市、旗县区、街镇(苏木)、社区(村、嘎查)“四级联动”创建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坚的工作格局。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召开全市创建工作推进会、调度会和民委委员全体会议等,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深化“抓专项、专项抓”经验做法,以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定期听取重点部门、相关地区工作汇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内外协作,不断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


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苏木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等专项推进组,具体负责各领域创建工作落实,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有抓手、有平台、有支撑。


建立提示督办机制。印发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达标示范行动(2022-2024年)实施方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测评指标细则等文件,开展创建常态化督导检查,推动创建工作落细落实。同时,市人大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和《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政协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开展调研视察,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建立综合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行业+社会组织+群众”共同发力,培育“红石榴”系列品牌。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联盟和30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成立红石榴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打造红石榴家园70个、红石榴文化大院20个、红石榴创业就业培训室20个,畅通群众服务管理渠道,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项工程”凝聚共识


实施党员干部示范工程。在党校、行政学院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举办县级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培训班等,目前有17.7万人(次)党员干部参加了相关培训。筹建红石榴民族工作专家组、红石榴宣讲团,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在17个市级以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类参观学习活动覆盖全市约100万人。


实施各族群众强基工程。创新宣传方式,率先录制《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有声书,并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传入千家万户。培育选树全国第十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自治区第八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个、模范个人31名。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模范集体40个、模范个人60名,不断加强示范引领。


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名师示范课、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案例,制作“石榴籽小课堂”栏目及微视频、动漫、图文推送等主题产品。开展全市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上一堂课”专题培训以及“争当石榴籽”活动,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各族青少年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作者:包头市委统战部、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02期

编辑:龙慧蕊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