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不断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
发布日期:2023-08-29

      进入新时代,贵州各族群众相互交往更加广泛、交流更加全面、交融更加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从“村BA”到“村超”,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村”字头体育赛事在贵州愈发兴盛并火爆出圈,其背后蕴藏着贵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码,也展现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

      今年6月,我们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台江县、丹寨县,就当地不断拓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开展了调研。


共庆传统节日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小节天天有,大节三六九”,这是对贵州当地传统节日的生动写照。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全省有各类节庆1000余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这些节庆活动实现了从本地区本民族“自娱自乐”到各地区各民族“共庆共乐”的转变,各族群众以节庆为纽带,互鉴互赏、互学互品,加深了解、增进友好。今年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期间,不仅本县和周边地区各族群众都来“凑个热闹”,还吸引了56.5万全国各地游客,活动现场视频的网络点击量破千万次。大家在风情浓郁、其乐融融的节庆活动中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密切了往来、加深了情谊。


共享体育赛事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在贵州,不仅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而且篮球、足球等现代大众体育项目也深受各族群众喜爱。随着体育活动影响力、传播力的不断增强,许多体育活动逐步由少数群体参与向各族群众共同参与转变,其活动形式由业余向半专业比赛转变。贵州省以此为契机大力支持基层举办群众性的各类体育赛事,以赛促团结、以赛增感情。例如,台江县把体育赛事与建设民族团结食堂、推进移风易俗等紧密结合,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村BA”赛事中进一步焕发蓬勃生机、彰显时代风采,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


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贵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为各族群众创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荔波县兴旺社区是黔南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生活着汉、布依、水、苗、瑶等民族4168户15302人。在这里,大家共吃一桌饭、共唱一首歌、共跳一支舞,实现了生活交往、思想交流、情感交融。尤其是通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劳动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各族居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历史厚重,为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丹寨万达小镇等景区每日游客数量均达到6万人次以上。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在这里欣赏美景、品尝特色美食、参与传统节庆和民族体育活动、体验非遗项目等,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旅产业已成为贵州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多稳定就业机会,同时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保证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共创共享经济利益已成为贵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丹寨县卡拉村拥有苗族蜡染、古法造纸、鸟笼竹编、苗族银饰锻制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黔东南州民宗局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帮助该村采购生产设备并配套建设多间银饰手工坊、蜡染手工坊、苗绣工坊等。丹寨县民宗局也积极“筑巢引凤”,引进广东等地的公司,推动全县苗族蜡染服饰、银饰、刺绣织锦等非遗产业抱团发展,走出了民族文化、非遗技艺与时尚元素融合发展的产业新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目前,通过产业项目发展直接带动该县上千人就业,特别是使不少农村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上述贵州各地的成功实践案例充分说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主动作为、加强指导,搭建平台、创新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一定能够有形有感有效。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工作部门要进一步结合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撰工作,动员各方力量深入挖掘本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与内涵,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整合各民族节庆文化、非遗项目、传统演艺项目、特色美食等资源,形成涵盖广、有深度、具特色的文化产品矩阵。要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其作用发挥。要进一步坚持因地制宜,多采取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阐释力度,做深做实做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着力培育打造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编制推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精品文旅、研学线路;组织谋划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提档升级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特色村寨旅游创新发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进一步立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赋予文旅产业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文: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调研组

本调研报告执笔人: 孟凡虹 彭婧 门豪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7期

责编:王怡凡 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