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蒙古族自治州茫崖市位于通甘入疆咽喉要道,聚居着汉、蒙古、藏、回等6.8万名各族群众,民族团结正是这座城市发展进步的根基与灵魂。
近年来,茫崖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区位环境、产业发展、民族工作等实际,高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创建“十一进”各项活动,促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全覆盖,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创建之路,为“青藏高原特色石油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出团结和谐、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大漠新城绚丽绽放。
“石油城”铸就团结魂
北连罗布泊,南接可可西里,西靠阿尔金山,方圆200公里没有一座相邻城市,茫崖境内是连绵的荒漠雅丹,恍如行走在月球表面。茫崖,被称之为“最孤独的城市”。
荒漠之中,“孤城”并不孤独。1954年,新中国第一支石油勘探队踏入柴达木盆地,当勘探队员找路无路、找水无水、忍饥挨饿时,一位名叫伊斯·阿吉的乌孜别克族老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他凭借自己在沙漠生活60多年的经验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一次次带着勘探队深入荒漠,发现了柴达木深处的一个个油田构造。被称作“柴达木第一号尖兵”的阿吉老人和各族向导的动人故事,让茫崖市从设立行政区域开始,就将民族团结植入了地区的发展奋斗史。
“茫崖人来自祖国天南海北,各族干部群众早已成为了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马永祥如是说。
“我们是靠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在瀚海戈壁中发现石油,与大庆、胜利等油田一道,共同为祖国甩掉‘贫油国’帽子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是各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投身石油工业,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如今,我们各族干部职工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茫崖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发清动情地说。
自2018年建市以来,茫崖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将创建工作列为全市重点任务,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与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经济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同时,制定印发《茫崖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责任清单》《茫崖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年度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及时修改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创建工作年度专项考核办法》等配套措施文件。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创建示范点以及创建蹲点调研、督查、责任约谈、联络、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逐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民宗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基础,茫崖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聚焦“四地”建设,积极推进盐湖化工、油气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茫崖市畜牧业发展稳步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良好态势。
构筑安全屏障新体系
2019年冬季的一个寒夜,一辆自新疆方向驶来的货车经过茫崖市公安检查站,突然发生爆胎,导致车辆侧翻,十吨大枣洒落一地。此时,天空飘起茫茫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20度,司机看着遍地红枣欲哭无泪。这时,检查站民警们拿上工具赶来救援,用一整晚的时间将大枣重新装车,帮助司机更换轮胎,送上热水和食物,成为漫漫寒夜中最温暖动人的一幕。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公安检查站内的标语深刻诠释着民警们的铮铮誓言。检查站远离城市,全年要经历200余天的风沙,夏天高温暴晒,冬季极致严寒。即使在这种极度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在高强度工作下,民警们仍然在不断摸索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为来往群众免费提供手机充电、应急药品、冷热饮水、走失救助等服务。
民警们如何看待“寂寞”?站长李敬泉回答说:“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各族人民服务,为周边及来往群众提供各种便利,何来寂寞。”
为守护一方安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构筑起更加稳定的边界地区安全屏障,近年来,茫崖镇探索实施了以党建引领地区社会治理新模式的“党旗红”工程;冷湖镇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有关单位就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动物检验检疫、文旅融合发展等签署多项共建共治共享协议;市公安局与新疆、甘肃两省区公安部门强化警务协作,茫崖按照“服务群众的暖桥、反恐维稳的铁卡”工作思路,全力保障青海、新疆边界国道315线交通安全、道路畅通和治安稳定。
携手奔向美好生活
一根绣线,串起了蒙古族绣娘达红娟和汉族绣娘翟秀兰的情意,也串起了她们的锦绣人生。达红娟是海西州蒙古族刺绣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退休后在茫崖成立了一家刺绣公司。她常说:“一个人的力量走不远,要把周边群众都团结起来,大家携手奔向更好的生活。”
性格豪爽的达红娟想让绣娘们增加收入,她带着腼腆的翟秀兰去各种场合“见世面”,逢人就推荐翟秀兰的作品。慢慢地,翟秀兰也逐渐独当一面。在今年的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翟秀兰在海西展位展示了公司的产品,销量很是不错。
近年来,为挖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茫崖市加大对各民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传承力度,同时打造出嘎斯陶海、那达慕等节庆品牌和红色教育路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赋能茫崖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如今,像达红娟这样带头致富的故事在茫崖不断涌现。全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新牧民安置点建设、饮水安全、道路交通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完善,各项举措一项项推进,昔日阻碍脱贫致富的“穷根”被一一斩断。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青海油田,民族团结的故事广为流传。前有阿吉老人带队为国家找到油田构造,后有维吾尔族老人木沙寒来暑往,驾车奔驰在昆仑山下的茫茫瀚海,创下行车100万公里的安全运输纪录。民族团结的种子早已在茫崖各族干部群众工作生活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冷湖地中四井、茫崖石棉矿老矿区等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冷湖儿女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代代相传。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一句“娃娃们放暑假都没去处”,牵动了茫崖市金山路社区不少居民的心。
社区的孩子们暑期没有玩耍的地方,用树枝、塑料和木板搭了一个房子,被称为“秘密基地”。60岁的老党员那日斯和家人们商量后,决定自掏腰包在社区边上建造一座游乐场,“让我们社区的孩子和西宁的孩子一样,放假了也能去游乐场玩耍”。
金山路社区主任闫海霞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在社区内组建绘画、书法等兴趣角,一边在网络上购买泥塑、物理实验道具、科普用品等,在社区建起了一个“小小少年兴趣基地”。
现在,每年暑期,金山路社区办公区域里都热闹不已,小至两岁幼儿,大到十岁少年,有的在搭积木、学画画,有的在做科学实验,玩得不亦乐乎。大家交到了朋友,感情越来越好。在金山路社区,长期居住着汉、藏、蒙古、回等多个民族,形成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茫崖市发展进步的根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以品牌建设为亮点,扎实推进创建“十一进”各项工作,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之花在荒漠戈壁竞相盛开。
责编:刘雅 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王欣羽(实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