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关注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1-12-02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着眼于社会稳定、着力于长治久安为主题,在全面总结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实践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战略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融为一体的科学发展道路。

对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地区来说,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才能平等交往、和衷共济才能互助交流、和谐发展才能自觉交融,这是民族团结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难最长远的问题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这不仅针对新疆地区,而且对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总钥匙

自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地区的工作,通过一系列扶持援建的重大政策推进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采取一系列打击三股势力的重大措施推进其长治久安。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快速、跨越式的进步,成绩显著。

从发展速度来看,2010~2013年,新疆GDP分别以年均11.5%的增幅,从位居全国31省区市的第29位,跃升到第11位。以每年1000亿元以上的产值增量,达到8510亿元,超过2009年的一倍。水涨船高,同期人均生产总值也实现了倍增,达到37847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19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5%,达到7394元。尤其是在民生事业方面,新疆连续以“民生建设年”的工作力度,启动了几十类、数百项重点民生建设工程,“力度之大、效率之高、受益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使新疆各民族人民在共享改革开放成就、共享跨越式发展成果方面得到了实惠。因此,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期间指出:现在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2010年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式势头及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感同身受的现实。但是,必须认识到新疆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历史遗留和现代发酵的“双泛思潮”及其形成的三股势力,一直通过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于新疆地区,长期构成新疆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重大威胁。尤其是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之后,反对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复杂、尖锐斗争,也面对着暴力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和外溢的严峻态势。这不仅使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呈现出了突出的矛盾,而且也造成一些社会舆论对新疆形势判断的诸多误区。诸如“高投入、给实惠、不感恩”之类,甚至出现将三股势力指向民族、指向地区的种种错误言行。这种混淆极少数极端分子和绝大多数兄弟姐妹同胞的民间意识,对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使“7.5事件”造成的民族关系伤痛难以平复。由此也造成对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之关键的怀疑,甚至质疑。

党和国家历来强调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立足国情实际的基本判断。就新疆而言,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这是根本。或者说,发展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光明幸福的“总电闸”,合上它才能供电,充足的供电才能“消除黑暗”、一片光明。第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如同给新疆的发展“增容送电”,而新疆的发展需要在自我“发电”基础上不断解决“变压分电”、“布局走线”、“安全保险”,使发展的“电流”通达社会每一个角落、照亮千家万户。

在这方面,经济发展的总量及其人均,城乡人民收入分配的人均,是衡量新疆发展成就和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但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需要从这些共享的平均水平中看到各地州、各市县、各乡镇、各民族、各阶层分享发展成就的差距。这些差距造成的制约性,使“变压分电”不均衡、“布局走线”不畅通、“安全保险”不牢靠等问题依然普遍,突出地表现为具有地区性、族别性特点的就业、教育和贫困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三股势力制造分裂、蛊惑极端、实施暴恐加以利用的“土壤”。

近年来,伴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快速进步,破坏社会稳定的暴力恐怖活动也呈现活跃、激烈的态势,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集中于一个“基点”——争夺民心。党和国家对新疆发展的大政方针、东部和内地对新疆发展的大力支援、新疆党委和政府努力推进的发展实践,越是惠及新疆地区各族人民,也就越是挤压和铲除着三股势力的生存空间,他们也就越是变本加厉、丧心病狂地制造极端事件来绑架“民族”、挟持“宗教”、胁迫“民心”,目的是破坏发展。这是我们认识近年来新疆发展与稳定关系及其矛盾表象必须立足的基本立场,而不是放大这种矛盾的表象,造成发展与稳定“两股道”的对立。

发展与稳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结合紧密。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本在于长治久安。这一阶段性主题的变化,并非弱化发展、也不是不要跨越,而是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解决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发展目标,是对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定位,是对科学发展道路内涵的深入浅出的解读。

如果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新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了跨越式的良好势头,那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中所阐释、所确立的治疆方略、发展理念,则昭示了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科学发展道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作为检验发展的基本标准。不论投资主体是中央财政,还是国有企业、民间企业,还是对口支援,都要以解决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就业、增收为目标。这是凝聚各民族民心、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跨越式发展、达成长治久安的固基、治本的战略抉择。

 

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制度、道路和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基调。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资源等最突出的自治区之一,多样性构成了“新疆特点”。“中国特色”是新疆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疆特点”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也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对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地区来说,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才能平等交往、和衷共济才能互助交流、和谐发展才能自觉交融,这是民族团结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难最长远的问题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这不仅针对新疆地区,而且对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为什么实现民族团结不易?因为这关涉影响民族团结的两个重大因素。一是如何看待各民族在广义文化范畴(语言、文化、习俗、宗教等)的差异,二是怎样解决各民族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方面普遍存在的差距。而这两个因素正是我国民族政策针对的问题。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工作渗透于各个领域,其中也普遍包括宗教事务。各个民族的主体都是普通百姓,这也是民族工作的主体。判断一个地区的民族关系好与不好,不能仅仅以各民族干部、知识分子等精英阶层的感受作为标准,而要从广大人民群众、乡村社区的基层生活中去感知、体会和评估,立足“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来说,民族工作与地方工作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必须遵循“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切工作,均须根据民族特点及注意民族情感办事”的原则,这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 “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直接责任工作领域就是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直接政策依据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从党的民族政策体系看,其基本着眼点就是承认和尊重差异、基本着力处就是缩小和消除差距。这两个方面不可偏废,都关系民族团结的大局。如果说推动跨越式发展,集中体现了缩小和消除差距的政策指向,并且为解决所有的问题创造社会条件和奠定物质基础。那么维护社会稳定,就包含了承认和尊重差异的政策指向,揭示了民族团结的基础植根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地位。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才能和谐相处,只有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和衷共济,从而实现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认同基础上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在加大力度推进教育的同时,鼓励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上述有关各民族之间一系列“相互”的要求,就是各民族平等相待的准则,是从观念上、实践中克服两种民族主义滋生、滋长的必由之路。

在实践中,承认和尊重差异,说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一时容易、长久不易、自觉更不易。那种认为不承认族别身份、淡化民族特点就能使各民族“分不清”的认识,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常识的肤浅,甚至折射了历史上西方人对多样性差异的恐惧心态。在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维护了生态平衡;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维护社会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在差异中求和谐,这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和治理能力。新疆党委和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就体现了这种智慧。实践这种智慧,需要事无巨细、见微知著、精耕细作的民族工作,必须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使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在各族干部、知识分子的头脑中植根,渗透于各族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乡规民约”之中。

在这方面,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宗教生活给予尊重和保障,同样极其重要。尤其是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和禁忌,已经融入了信教群众的生活习俗之中,这使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观增加了正确认识宗教、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工作要求。政府对宗教事务依法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同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释放有益于社会安定、行善向上、奉献扶助的积极能量。因此,党的宗教政策实践、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不仅要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而且要创造条件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这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满足信众精神需求的基本条件。

如果一个信教者对教义教规的基本常识都一无所知,那就不可能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其所谓的宗教“虔诚”必然为宗教外衣包装的极端思想所蛊惑、所利用。事实表明,新疆地区出现的暴力恐怖分子,不仅大都是“文盲”、“法盲”,而且也是“教盲”,甚至对一个穆斯林最基本的功课都不知晓。因此,在打击和严惩这类犯罪分子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政策实践在“保护合法”方面的确存在着缺失。在爱国宗教人士、合格教职人员的培养,宗教经典的科学解读,宗教常识的信众普及,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有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宗教和谐的群众工作就是宗教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对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重要论述,立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展开了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的新视野,指出了三股势力以暴力恐怖活动制造民族矛盾、煽动民族仇恨、挑起民族冲突、破坏民族团结的实质。他明确指出:越是面临这样的威胁挑战,我们越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对此,不仅要从针对“新疆特点”的治理方略去深刻认识,而且要从体现“中国特色”的民族、宗教政策,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去全面理解。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科学管理宗教事务,事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大局,要从民族、宗教现象的客观规律出发去认知和施政,这同样是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科学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新疆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的长期性特点,也有现实产生的复杂性特征,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相交织、相渗透。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构成了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面对的最紧迫、最严峻的挑战。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对新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大政方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央《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必须牢固树立的观念、切实把握的指针。

依法治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在新疆地区实践的基本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坚持和完善制度、制定和践行法律、贯彻和落实政策。新疆是五大自治区之一,也是唯一内涵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宪法原则。1981年,邓小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的根本问题是搞共和国还是搞自治区的问题。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是依据国家宪法的原则制定的一部国家基本法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依法治国进程中颁布最早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疆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保障提供了重要启示。

党和国家历来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层级自治地方依法制订自治条例就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根本举措。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年来,全国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中,除了新疆的5个自治州、6个自治县,都依法制订了自治条例。比较而言,无论新疆地区存在何种特殊因素,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缺失,显示了新疆地区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与其他省区存在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讲话、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相统一”的重大原则,这是依法治疆必须坚定不移遵循的根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法不仅是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益、规范自治权益的国家基本法律,也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国家基本法律,因此贯彻落实这一法律是团结稳疆的根本保障。新疆作为一个自治区,依据国家宪法、遵循国家基本法律、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订包括各层级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各类单行条例,这是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科学发展道路遵循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新疆“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相结合”的理念,需要在依法治疆方面下更大的力气,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宗教和谐、反对三股势力、打击暴恐活动、打击宗教极端等方面,都要贯彻依法治疆的重大原则。在关涉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就业、提升教育、消除贫困、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需要立足于团结稳疆的大局,践行依法治疆的要求。

新疆的工作重要而紧迫,等不得;新疆问题长期而复杂,急不得。立足现实、筹划长远,慎重稳进、久久为功。在维护社会稳定、遏制极端、打击暴恐方面,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消除滋生极端思想、暴恐分子的“土壤”,有赖于改善民生、惠及地方、增进团结的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自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呈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疆地区、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同步实现了跨越式的提高。一些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以农业人口为主的高度聚居现状,以及在就业能力、教育水平、贫困程度等方面的问题,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少数民族人口的城镇化率低、从事工业化生产的人口比例低,从客观上制约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城镇化是各民族人口交集融散的最佳社会生活场域,产业工人队伍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新疆地区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新疆各族人民以人为本的发展,可谓任重道远。这是长期建疆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论述了新疆的现实和未来,丰富和升华了我们党的治疆理念。中央《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对新疆地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指明了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科学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关键是扎扎实实、慎重稳进的实践。科学发展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激进的愿望、盲目的追求,对具有长期性特点的问题施以短期行为,对具有复杂性特点的问题采取简化方式,都会对我们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造成损害。因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于“中国特色”、脚踏实地于“新疆特点”、精耕细作于“科学发展”。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