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
发布日期:2023-12-25

      今日之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节点。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形势,既蕴涵着发展的无限潜力,也面临着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国家安全问题,统筹好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安全工作,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在国家安全的诸多领域中,民族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民族问题涉及政治安全、国土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方方面面。民族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和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就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有效的民族领域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机制,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充分认识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处于新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整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取得明显成效,民族地区保持了持续和全面稳定,中华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空前激发,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气象,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机遇期。但面对世界百年变局,以及地缘政治新动向带来的新挑战,影响我国统一和安全的种种风险也绝不容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俄乌、巴以冲突等带来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格局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期,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必然“投射”到我国民族领域,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其次,当前“三股势力”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问题依然存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深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叠加影响,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民族领域发生“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概率增大。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国际上民粹主义、泛民族主义思潮倒灌干扰和周边地区安全局势深刻变化带来的输入性风险,等等。

      从国内环境看,首先,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加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增多,经济问题有可能变成影响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其次,各民族大融居大流动趋势不断增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以及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发生碰撞摩擦在所难免,各族群众因思想观念、经济利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产生的矛盾纠纷还时有发生。民族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仍然尖锐复杂,互联网上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多发频发。第三,从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看,一些治理观念、举措还没有及时有效兼顾“管脑子”和“管肚子”转变,在调整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因落实偏差、执行不到位或者乱作为而导致的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种风险隐患。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来自多个方面,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文化与心理等相互交织,且各自背景复杂、诉求众多,具有风险隐患“综合体”特征。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还会威胁国家统一和安全,甚至可能迟滞甚至中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注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常态化机制建设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常态化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确保这套体系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相适应,以提升对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预警、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为此,应建立明确的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机制,确保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形成一张密切配合、有效运转的协同网络。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行动。要强化横向和纵向联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此外,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升整体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监测机制。风险预警监测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手段。要坚持线上监测和线下排查有机结合,定期开展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扫描,及时发现风险因素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准确地掌握民族领域的动态变化和潜在风险。在建立预警监测机制时,还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注重发挥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手段作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形势。建立多层次的预警机制,形成快速响应和信息传递的体系,确保及时预警和快速反应。

      建立健全风险会商研判机制。风险会商研判是对风险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也是对风险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方参与、多角度分析和研判,形成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处置方案。要定期组织专题性、综合性的会商,集结各方专家和决策者的智慧,共同研判风险的本质、来源和趋势,全面把握风险的演变规律和特点。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是保障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分层分级落实责任,完善职责分明、责任到人、高效有力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在民族领域风险防范隐患化解工作中履职尽责,协同有力。

      通过常态化机制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统筹资源配置和协同作战、保障决策科学有效、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风险防控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能力和水平

      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要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

      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生成和演化特点,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联合引导管控机制,加强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歧视和仇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妥善开展风险处置。要坚持依法处置,不断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决策依法、办事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注重系统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系统,系统建构民族事务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要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包括组织危机管理演练、培训相关人员的危机处理技能等,并制定清晰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起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信息共享、指挥协调和资源调配的高效运作。

      提高领导干部的本领。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领导干部在风险防范和化解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对于整体工作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领导干部要有风险意识,深刻理解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对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风险评估、危机处理、舆情应对等方面。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要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总之,我们要积极应对复杂局势、深刻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强基固本的良方,切实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作者李俊清为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李寅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保障研究”(21ZDA116)、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研究”


(项目编号:2023-GMI-127)阶段性成果 】

文:李俊清 李寅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1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