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映山红 石榴红——“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走笔
发布日期:2025-03-04

       巍巍井冈,滔滔赣江。物华天宝,育佑一方。

       10月22日至24日,由国家民委组织的“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在南昌、抚州和吉安成功举办。

       当前,全国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本次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传承红色基因、领略绿色生态、感悟古色底蕴、奋斗金色年代,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3年9月以来,国家民委推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拓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该活动先后走进贵州、云南、浙江等地举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WechatIMG572.jpg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启动仪式 水月/摄


底色成色本色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有声有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红土圣地,绿水青山,古色悠悠,金色热烈。在多彩斑斓的赣鄱大地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加璀璨生辉、凝心聚力。

       红色,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最亮丽的底色。用好红色资源,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宝贵实践。

       千古豫章郡,齐聚英雄城。10月22日,“2024年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启动仪式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举行。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很多人来到南昌“打卡”的第一站。纪念馆里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

       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的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指出。

       井冈星火,闪耀家园。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吉安市井冈山博物馆正在举行‘重温奋斗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此次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化活动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感觉非常有意义,有助于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重温红色记忆、追寻光辉历程、感受伟大井冈山精神,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袁海晓表示。

       江西将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为契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0月23日,在抚州市乐安县流坑古村的樟树林中,一场名为“和美村寨,民族团结跑”的活动正红红火火地举行。来自全国18支参赛队伍的数百名运动员,在大自然的奔跑中,共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跑出一道亮丽风景线。

WechatIMG8560.jpg

江西抚州市乐安县举行的和美村寨·民族团结跑活动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近年来,江西深耕古村“生态+文旅”资源,培育了“江西古村跑”文旅品牌。2023年,乐安县将流坑古村和“中国第一古樟林”水南古樟林两个国家级资源,通过十里乌江跑道串联成线,打造出“中国最美古村”古樟生态跑道。“村跑”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子。

       古色,是感悟中华文脉深厚广博、同源一脉的本色。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初秋的吉安市吉州区白鹭洲书院,少年们吟诵着文天祥的《正气歌》。

       赣鄱大地,文脉绵延,地灵人杰。作为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白鹭洲书院是庐陵文化的重要地标,延续办学700多年而著称海内外,培养了文天祥等仁人志士。如今,已开办20余期的“走进书香庐陵 品味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书院讲坛的新名片,坚持以文化人、启智润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各族群众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奠定坚实基础。

       金色,是奋斗新时代的耀眼成色。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很关注乡村振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乡村振兴的成色如何,老百姓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

       各民族守望相助,众来客其乐融融。在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的八寨集市,共同富裕更加具象化了。

       在乡里的“共富之家”,年轻一代的电商主播们通过网络直播,将本地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全乡各族群众在果业种植和农文旅发展中共同致富,‘富口袋’更要‘富脑袋’。”金坪乡党委副书记严丹如是说。


定力活力聚力 主题文化系列活动走深走实

       市井烟火气,最能聚人心。热气腾腾的南昌城,也不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火热场景。

       在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恒茂华城社区,有汉、维吾尔、回等13个民族的居民互嵌融居。“这里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吸引各族群众和许多学生来南昌就业创业、学习交流。”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一家餐饮公司的负责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深有感触地说。

       多年来,在社区党委的关心支持和自己的努力打拼下,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实现了由路边摆摊小商贩到拥有65家餐饮连锁店企业家的转变。阿卜杜拉·吾拉西木早已把南昌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的女儿祖丽皮耶在南昌长大,能说一口流利的南昌话。

       为更好地回馈社会,2019年阿卜杜拉·吾拉西木组建了以新疆籍经商户为主的文明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服务各族群众。

       近年来,恒茂华城社区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探索促进各民族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念互融的“四融”模式工作法,营造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为让外来务工群众“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过得好”,社区经常开展志愿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活动,各族群众亲如一家。

       赣疆牵手传真情,石榴花开籽同心。

       一封远方来信,一个真挚笔友,一段少年友谊。

       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自2015年起与新疆克州第三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交流、线上互动,将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纳入特色课程。

       10月22日,两所结对学校的小伙伴“同上一节队会课”,远隔千里的两地少年通过网络连线共叙友情。

       “我们创设了‘同心润籽园’,栽种下两棵石榴树,希望赣疆友谊之树越来越枝繁叶茂!”紫金校区副校长杜子彦说,两校结对共建9年多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各类活动中不断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把京西太平鼓、豫章绣、南昌清音、蓝布印染等非遗项目纳入学校特色“美雅课程”;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理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厚植爱国情怀。


凝心聚气续新篇 各地开展系列活动互学互鉴

       精神之星火,何以闪耀家园。

       2023年以来,国家民委先后在贵州、云南、浙江组织开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东中西部,黔滇浙赣,接续书写,精彩纷呈。

       自2023年9月始,本刊记者全程参与主题文化活动报道工作,见证和记录了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主题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各地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以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广泛参与的各类活动为载体,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篇多彩贵州。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各族群众血脉,热闹的“村BA”赛场成为新时代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

       续写彩云之南。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乡风文明建设如火如荼……云岭大地“枝繁干壮”,各民族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泼墨之江山水。浙江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循迹溯源,领悟真理力量,共绘“之江同心石榴红”的美丽篇章。

       展卷赣鄱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加快推动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从西部到东部,互学互鉴、同向同行,一棒接一棒,一篇续一篇,共同谱写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人华章。

       在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事关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进一步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党中央决策部署与各地实际相结合,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抓实抓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绘家园美,今朝更好看。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2期

文:本刊记者 刘雅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