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新时代考古学的见证者——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发掘记
发布日期:2025-06-18

       我是一名“95后”,2020年6月,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入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遗址开启了我的考古生涯。

       我们的考古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在目前参与三星堆6个祭祀坑发掘的考古队员中,超过一半是“90后”,而我所在的四号坑发掘小组有7人,其中6人都是“95后”。

       我们的发掘现场科技感十足。现场搭建了全透明的恒温恒湿的考古工作舱,配备了起重机、高光谱成像仪、3D扫描仪等设备。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考古方舱”的形式开展工作,开创了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模式。

       我们的发掘现场要求很严格。为尽可能地保护发掘现场,减少人为因素对出土遗物及其埋藏环境的干扰,所有进入考古工作舱的人员都要穿上防护服,以防止考古样品被污染。

       2020年10月9日,三星堆四号坑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我主要负责发掘清理工作。按照网格方法,我从填土开始清理,用手铲一点点地刮,用竹签一点点地剔,用小刷子一点点地扫……一个多月后,随着灰烬层被全部揭露出来,发掘工作进入新阶段。

       在灰烬层发掘第一天,我们只发现了一些小金箔片、碎铜渣、碎骨渣。随着清理区域扩大,四号坑出土了表面呈黑褐色的象牙,看起来似乎经过焚烧。对照以往二号坑的发掘经验,既然有象牙,就可能有铜器、玉器等遗物。果然,在象牙之下,我们发现了玉器。2021年5月30日,我亲眼见证了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的提取,那一幕令我终生难忘。

       这个人像造型非常特别,呈跪坐姿态,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头扭向身体右侧,头顶头发中分,盘发从头左后侧逆时针绕头一周后,从左前侧束发向上,后脑发线呈弧形。此造形的青铜器首次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也是本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微信图片_20250714162047.png

三星堆·扭头跪坐人像

       此次发掘工作历时315天,出土遗物经统计包括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成果丰硕。

       四号坑发掘结束之后,我继续留在三星堆遗址参与考古发掘、整理考古发掘资料、阐释成果等,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作为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能够亲身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能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见证者、参与者,我深感荣幸。

       为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发挥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这几年来,我还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宣介考古成果,让更多人走进三星堆,了解和认识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许丹阳

作者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

责编:张伟 魏来(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