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95后”,2020年6月,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入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遗址开启了我的考古生涯。
我们的考古队伍充满青春活力。在目前参与三星堆6个祭祀坑发掘的考古队员中,超过一半是“90后”,而我所在的四号坑发掘小组有7人,其中6人都是“95后”。
我们的发掘现场科技感十足。现场搭建了全透明的恒温恒湿的考古工作舱,配备了起重机、高光谱成像仪、3D扫描仪等设备。这是我国首次采用“考古方舱”的形式开展工作,开创了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模式。
我们的发掘现场要求很严格。为尽可能地保护发掘现场,减少人为因素对出土遗物及其埋藏环境的干扰,所有进入考古工作舱的人员都要穿上防护服,以防止考古样品被污染。
2020年10月9日,三星堆四号坑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我主要负责发掘清理工作。按照网格方法,我从填土开始清理,用手铲一点点地刮,用竹签一点点地剔,用小刷子一点点地扫……一个多月后,随着灰烬层被全部揭露出来,发掘工作进入新阶段。
在灰烬层发掘第一天,我们只发现了一些小金箔片、碎铜渣、碎骨渣。随着清理区域扩大,四号坑出土了表面呈黑褐色的象牙,看起来似乎经过焚烧。对照以往二号坑的发掘经验,既然有象牙,就可能有铜器、玉器等遗物。果然,在象牙之下,我们发现了玉器。2021年5月30日,我亲眼见证了青铜扭头跪坐人像的提取,那一幕令我终生难忘。
这个人像造型非常特别,呈跪坐姿态,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头扭向身体右侧,头顶头发中分,盘发从头左后侧逆时针绕头一周后,从左前侧束发向上,后脑发线呈弧形。此造形的青铜器首次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也是本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三星堆·扭头跪坐人像
此次发掘工作历时315天,出土遗物经统计包括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成果丰硕。
四号坑发掘结束之后,我继续留在三星堆遗址参与考古发掘、整理考古发掘资料、阐释成果等,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作为一名青年考古工作者,能够亲身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能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见证者、参与者,我深感荣幸。
为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发挥考古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这几年来,我还积极利用各种场合宣介考古成果,让更多人走进三星堆,了解和认识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许丹阳
作者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
责编:张伟 魏来(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