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北方民族大学教学主楼122号教室里,座无虚席,掌声、笑声此起彼伏……原来,该校外国语学院张玫老师开设的大学英语课上,正在上演着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英语话剧《卖火柴的小姑娘》。参加表演的学生,来自学校2018级各个专业。
在同学们眼中,课前3分钟的英语演讲和10分钟的英语话剧热身是张玫老师英语课最大的亮点与特色,也是学生最喜欢也最期待的环节。除了表演者的精彩呈现外,还有老师和学生共同打分点评环节。老师还会将课堂照发布在自己的朋友圈和QQ空间里,供学生打分评点吐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教学 让学生快乐学起来
作为一名有着16年从教经验的老师,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张玫深感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民族高校英语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气氛沉闷,学与用严重脱节,学生开不了口。从她初登讲台起,她就在不断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她提出了“快乐教学,让英语课堂动起来!”的理念,并从2004年起率先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总结创新出多种教学方法,最大化地为学生提供课堂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日常教学中,张玫善于做“有心人”,一旦发现有潜能的学生,会着力培养,并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进行更多的锻炼与展示。张玫还特别留心需要被“特殊关爱”的学生。在上课时,她曾发现有一位学生从不抬头,下课后,张玫了解到这名学生患有弱视,根本看不清老师的授课内容,这让她格外内疚。从此,每次课前她都会将讲义多打印一份先给这名学生。最终,这名学生第一批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课下,张玫常常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为学生转发大量的课外四、六级及口语等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和阅读。自己则通过各种方式为大家答疑解惑。学生们说:“张老师的英文课堂永远不会是重复的课件笔记式教学,她带我们演课堂话剧,纠正发音,培养我们的语感。她还带我们用英文评论时事,她带给了我们一个多彩的课堂。”
勇于创新 使课堂活起来
“如何在上好45分钟课的同时,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英语,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由被动变主动、有效地实现翻转课堂呢?”为此,张玫可谓费尽心思。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为了让每一堂课都有效果,张玫常常会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准备授课内容,并且时刻关注社会热点、英语学习小知识和教改动向。她利用手机安装了多达60多个英语学习的App,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关注阅读这些信息,并选择适合的内容在课堂讲授。课下,她还邀请了喜欢在课下为学生分享英语学习知识的吴坤、胡妮妮和郭晶三位老师一同携手,以践行“互联网+英语学习”模式,共同打造了“北民大英语趣微学”的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以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资讯通、名言堂、潮词汇、翻译吧、考试屋等7大板块,365天全年无休发布内容。其中,针对英语四级考试听力新考点增加的新闻厅版块,不定期择优选登学生录制的“英语趣配音”和英语演讲大赛获奖选手的演讲视频。这既抓住了考试这个牛鼻子,又展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与风采,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均形成了良好互动,倍受师生们的欢迎。运行至今的平台,已成为一张推广独具民族高校大学英语特色的名片。关注平台的群体已从本校扩展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自治区兄弟院校的师生,粉丝的规模也在每日增加。
迄今为止,“北民大英语趣微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人数已达4万余人,粉丝范围覆盖了全国各地。
倾心付出 令收获多起来
“Teaching is a piece of work with heart and soul”(教育是一件全心全意投入的工作),这句话张玫很喜欢。在她看来,“教书是自己最热爱的‘事业’而不是‘职业’”。即使在刚刚做完眼睛手术的第五天,为了不耽误上课,她坚持戴着墨镜来到课堂,一如既往饱含激情地为学生们上课。
正因为她的努力与付出,她教的学生除了国家四、六级的通过率在平行班级中名列前茅,还在“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英语演讲大赛等各类大赛中折桂获奖;正因为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仅2010年,她指导的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中,学生公开发表论文4篇。她还培养出一批以马博、韦伟、梁婷等同学为代表的因口语突出而被美国通用、宝洁等知名企业录取,年薪逾百万的优秀学生……
在不断摸索,调整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的同时,张玫的教学技能也在锻炼中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她先后获得学校第三、第五届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宁夏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宁夏赛区综合组一等奖……在大赛获奖的同时,还荣获“校级教学优秀奖”“优秀教师”“学生最喜爱教师”等称号,以及北方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以及中阿论坛“先进翻译工作者”等荣誉。
每当教师节来临,张玫都会收到远在天南海北的各族毕业生寄来的鲜花;来银川出差的毕业生还会突然现身她的课堂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经验;在她眼疾术后休养期间,不停地收到学生发来的问候信息,在她重返课堂时学生们集体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张玫说,这种感觉很幸福。
心怀感恩 让生命精彩起来
张玫最喜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喜欢主人公思嘉丽那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服输的性格以及那句著名的“Tomorrow is another day”。在别人眼中,张玫年纪虽轻,却获誉颇丰。但只有她知道其中的付出与努力。
2012年初夏,她只身前往苏丹喀土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3年的时间里,她克服了最初远赴异国他乡的孤独寂寞、气候饮食语言及文化差异等困难,全身心投入论文撰写,几易其稿最终获得博士学位。她说,这一路走来,特别感谢家人的包容支持,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感谢北方民大领导的信任关心,感谢学生的鼓励和等候……
只是,面对亲人,她充满亏欠之情。作为母亲,因为专注于教学工作,她几乎没有好好陪过自己的儿子。一次为了给班里学生上完期末最后一节课,她从幼儿园接回发着高烧的儿子,急匆匆地托付给公婆,就在孩子的哭声中离开了家。去苏丹时,儿子还在上幼儿园,3年回来后儿子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作为母亲,与孩子长久分离是痛苦的,她曾在数不清的夜晚梦到过儿子。视频时偶尔遇到儿子指责时,她的心痛得像刀割一样。
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张玫更是有着切肤之感。在她回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母亲罹患胰腺癌。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即使在母亲病危之时,连续侍奉几个昼夜之际,她的心中还在牵挂即将初次经历四级考试的2016级学生。母亲是懂她的。最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按时重返课堂。
身为妻子,张玫对丈夫愧疚感更深。在留学的3年时间里,是丈夫既当爹又当妈抚育孩子。一次,她因接待任务临时回国,恰巧丈夫因公去北京出差,本打算在机场相见,却因为航班晚点,两人擦肩而过。她说,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她泪流满面……直到今天,丈夫依旧忙里忙外,挑起家庭重担。面对丈夫的体谅包容,她说自己是幸运的。
采访结束时,张玫对记者说:“我希望我的生命始终是精彩的,敢于尝试不同的事物和挑战,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文/金 华(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