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人物
都贵玛
发布日期:2019-12-09

都贵玛,女,蒙古族,中共党员,1942年4月生,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上世纪60年代初,年仅18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28名上海孤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都贵玛自学蒙医蒙药和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了草原上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2019年9月29日,都贵玛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1.jpg

        都贵玛照看小羊羔              新华社 任军川/摄


77岁的都贵玛老人坐在窗前,橘红色的头巾包着苍白的头发,脸上爬满岁月的痕迹。她不时望向桌上的手机,里面有她59年前抚养过的28个孩子建立的微信群,孩子们经常在群里与额吉(蒙古语,意为妈妈)交流,分享生活的酸甜苦辣。


几十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和她28个孩子的故事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国流传。她的名字在歌声中传扬,她的故事在荧幕上重现,她的善行被写进书中,她被人们称为草原最美的额吉。今年国庆前夕,这位博爱行善的蒙古族老人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28个南方孤儿的蒙古族额吉


1960年的一天,牧羊姑娘都贵玛被招进内蒙古四子王旗临时建立的保育院工作,一下子成了28个孩子的额吉。


那一年,她18岁,尚未成家。


上世纪60年代初,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陷入物资匮乏、食物短缺的困境,育婴堂的米粮眼看就要见底,被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面临饥饿威胁。在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的安排下,3000名孤儿从遥远的江南来到内蒙古草原,他们被牧民们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都贵玛的28个孩子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孩子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也仅仅5岁,需要在保育院调理好身体之后才能被牧民们领养。年轻的都贵玛负责照顾这些体弱多病的婴幼儿,让他们慢慢适应北方的寒冷、牧民家的饮食,向党和国家履行“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承诺。


“我7岁失去父母,对这些孤儿有着特殊的感情。”看着这些来自遥远地方的可怜孩子,都贵玛立志为他们建一个草原上温暖的家。为此,这个未婚姑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给28个婴幼儿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教蒙古语、照顾饮食起居……都贵玛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睡不上一个整觉,一旦有孩子生病,她立即冒着草原上的寒风骑马奔波几十里地送孩子就医。


那时候,有个两岁小男孩,只有躺在都贵玛怀里才能安静入睡。他会撒娇喊都贵玛“妈妈”,总要跟“妈妈”一起睡。从小失去母亲的都贵玛,理解孩子对母亲怀抱的渴望。每晚,都贵玛都会抚摸着他的头,哄他入睡。后来,这个小男孩被牧民领养,取名“呼和”,一直与都贵玛额吉有着密切联系。


在那个缺医少药、生活艰苦的年代,经过都贵玛10个月的精心呵护,28个体弱多病的孩子没有一人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都被健康地送到养父母家中。如今,这些孤儿们都已年过花甲,子孙满堂。


40多位牧民产妇的救命恩人


上世纪70年代的内蒙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分娩对于牧区妇女来说无疑是一道“鬼门关”。当时已回到草原放牧的都贵玛,看到身边年轻女性遭受的死亡威胁,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酸楚。1974年,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她,抛下家里的牧活,参加旗医院组织的培训,跟随妇产科医生学习接产技巧及产科医学知识。


1975年的一天,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乌兰希热嘎查的牧民敖敦格日勒难产,离家最近的医院也在100多公里外。情急之下,家人求助刚从旗医院学成归来的都贵玛。正在家里放牧的都贵玛,扔下羊鞭,跨上马背,及时赶到产妇家,用自己掌握的现代医学技术救下母女俩。那是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此后,这片偏远草原上的难产产妇有了“保护神”。


都贵玛没有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她把牧业劳动之余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产科医学技术上,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牧区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10多年间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


都贵玛不是专职医生,因为放牧和接产不能兼顾。当年与她一起参加产科培训的人,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但是都贵玛说:“只要有病人家属来家里叫我,不管多忙,我都会赶过去。因为党和政府让我学习掌握了这门技术,这就是我的责任。”


就像履行照顾好“国家的孩子”的承诺一样,都贵玛一直尽职尽责地履行着产科大夫的职责,直到上世纪90年代,牧区医疗和交通条件改善,牧民产妇接受专业医院诊疗才变得方便。


身边困难人群的“爱心使者”


对于幼年失去父母的孟克吉雅和朝格德力格尔兄弟俩来说,有个像都贵玛一样的姑姑是悲惨命运中的幸事。


1980年,都贵玛的哥嫂相继病故,她二话没说把年仅3岁和10岁的兄弟俩接回家,与自己的女儿一同抚养成人。到了上世纪90年代,都贵玛80多岁的姑姑、姑父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她又义不容辞地将老两口接到家里,承担起照顾的义务。


时间跨入21世纪,都贵玛已进入暮年,一场严重的车祸,让她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但她还是时时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


四川“5·12”特大地震后,她主动联系嘎查党支部交纳3000元的“特殊党费”;得知当地一所小学有50多名贫困学生,她拿出5000元帮他们交纳相关费用;她是当地边防派出所的“编外”教导员,每年都为边防官兵讲政治教育课……


“这些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党和国家给了我荣誉,我非常荣幸。人的一生总有忙不完的事,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都贵玛说。


(来源: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  文/勿日汗  责编 王孺杰)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