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展示
行走川藏线 守护生命线 ——老一辈汽车兵眼中的川藏线
发布日期:2023-08-17

      川藏线,是一条美不胜收的路线,更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之路。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在其美丽的背后,这条公路的建设与保障的艰辛。很多人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这里。有人说,川藏线是一个“传奇”,而在这条路上手握方向盘的驾驶员,则是“传奇中的传奇”。

1111111.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的车队行进在川藏线上

      雅安市雨城区有个地方叫“十四队”,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名字的来由。其实,它是原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在雅安的一支运输队伍的名称。

      家住雨城区如意街的84岁老人支文德曾经就是“十四队”的一员。支文德是安徽人,1956年参军,在部队里担任驾驶员。1964年转业后,他进入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十四队,担任货运驾驶员,主要负责往西藏的昌都、林芝、拉萨运输大米、食用油、豆瓣酱、糖等百货和生活用品。

      起初,支文德对川藏线知之甚少。只是听年长的驾驶员讲过,川藏线十分艰险。直到自己开始跑车后,他才对川藏线的艰险有了充分认识。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川藏线大多依山而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影响最为直接,危害极大。

      雅安到康定路段处于川西高原,也是青藏高原的东南低缘,特别是曾有“川藏公路第一险”之称的二郎山,地势逐步抬升,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公路基本上是越山后沿河,沿河后再越山。二郎山海拔3500米左右,是川藏线上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这第一道咽喉险关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气候恶劣,加之地况复杂,弯多、坡大、路窄,当地有谚语:“车过二郎山,像进鬼门关,侥幸不翻车,也要冻三天。”

      支文德记得,当时二郎山没通隧道,公路沿着陡峭的山体蜿蜒盘旋,犹如悬挂在绝壁之上,公路一侧的悬崖雾气蒙蒙,深不见底,加之道路弯多、狭窄,尽管自己开车多年,但每次经过依然心惊胆战。

      “特别是冬季翻二郎山,才是真的如闯鬼门关。”1968年冬季,支文德接到向西藏运送百货的任务,到达二郎山“鬼招手”地段后,由于头一晚下了雪,临近中午,雪开始融化,到了下午三四点,雪水凝结成冰,导致“鬼招手”段的道路异常艰险。

      支文德像往常一样,跳下汽车,挂上链条,小心翼翼地通行。但山上气温非常低,路面冰层较厚,即使挂了链条车子依然打滑。突然,支文德看到前面的车辆都停了下来,他意识到这里应该发生了事故。“当时的道路很窄,是单行道,堵车后无法通行,只有等待沿途道班的工作人员巡查道路,联络运输公司开展救援工作后,才可以恢复通行。”

      “我记得很清楚,那次在‘鬼招手’堵了差不多50个小时。身上穿了军大衣,依旧感觉很冷,只有不停地搓手取暖。”虽然事情过去了50多年,但支文德仍然清晰记得。

      “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是不能睡觉的,每过两小时就要发动一次车。如果有人在驾驶室里睡着了,出现了高反,那可能就永远醒不过来了。”为此,支文德只要遇到大雪天,晚上都不会睡觉,还要一次一次地不断巡查,不敢懈怠。

222222.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的车队翻越觉巴山

      常年在川藏线上奔波的,不止运输公司的驾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8511部队(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川藏兵站部)的官兵们也常年驰骋在川藏线上。

      2002年,来自内江的周吉富在部队学习开车。他是全班学得最快、学得最好的新兵。当年3月,周吉富第一次跑川藏线,信心满满,甚至觉得有些兴奋。当时,国道318线二郎山隧道已经贯通,尽管如此,还是需要先跑一段山路,才能进入隧道。

      没想到川藏线上第一关——二郎山,就难住了周吉富。“弯多、路窄、路况很差,几十公里的距离要开上半天,甚至一天时间。”从山的这头到那头,周吉富紧紧握着方向盘,手心全是汗,紧张到能听到自己的怦怦心跳。

      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周吉富记忆犹新:“川藏线蜿蜒崎岖,险象环生,是陪伴我成长的生命线。在这条线上,我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使命必达;这条线,让我刚强坚毅,读懂了军人的使命和人生的价值。”

      一次车队翻越二郎山时,周吉富被二郎山的美景所吸引。川藏线延绵3200多公里,跨过14座高耸入云的雪山,飞越14条奔腾不息的江河,蓝天、白云、积雪、冰川、草原、森林,美景无处不在,构成诗一般的画面。但他也知道,在这条线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山高路险,高寒缺氧,川藏线也是由革命前辈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

      随着海拔高度不断上升,车队开始艰难爬行,作为汽车驾驶员,周吉富的心跳也会逐渐加快,呼吸变得急促。每次停车休息,他都坚持去检查发动机、水箱、汽车轮胎。凭着这种坚强毅力,周吉富完成了他的第一趟“川藏线之旅”。

      2004年,周吉富当上了教练员,开始教新兵开车。

      有一次,在巴塘到海通沟的路上,周吉富在副驾驶指挥,新兵手握方向盘,车子正准备左转弯。左侧是高山,右侧是河流,视线很差,无法看到对向的情况。车头刚转过弯,左侧山体突然掉下一块大石头,新兵立即踩了刹车,“幸好当时车速不快,要么肯定被石头砸中,掉入河中。”

      雅安是川藏线进出的必经之地,在汽车兵的心中,它是“凯旋之城”。无论出发时,心里是兴奋还是忐忑,返回雅安时,大家都很开心,意味着平安归来。

      汽车兵易国庆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每次从高原返回,见惯了黄土飞沙、风雪满目的场景,雅安城里的一景一物都倍感亲切,就连一直像“老黄牛”的车辆,也似乎像见到清泉似的“呼哧呼哧”欢快地向前奔跑。

      周吉富认为,雅安是康藏公路的起点,后来改为川藏公路后,才将公路起点移至成都。但老一辈汽车兵还保留着以前的习惯,把雅安作为起点。“每次回到雅安,就像回家一样。”

      在雅安的休整时间里,汽车兵们除了正常工作和检修车辆,确保车况处于良好状态后,会约上几个好友,跨过青衣江,在雅安城区转悠,品尝一下雅安美食,养足精神后,他们又会投入下一次的“征途”。

      如今,川藏线的泥巴路变为了柏油路,临崖路段也安装了护栏,许多高海拔山峰已打通隧道,天险川藏线的路况与过去相比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也必将在各族人民心中永久传承。


文: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艳霞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