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让民族团结成为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的精神底蕴——大连民族大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20-01-08

对于大连民族大学来说,今年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丰收年”。在国务院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学校继2009年和2014年之后第三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阮成江、硕士研究生张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一消息传来,全校沸腾,各民族师生无比振奋、倍感光荣……


大连民族大学,作为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学校,自1984年筹建以来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记党和国家赋予民族院校的崇高使命,坚持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宗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jpg

           大连民族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暨第十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启动仪式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于大连民族大学而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师生的生命线,守护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是各民族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要目标。


今年国庆节当天, 56个民族的师生齐聚校园,隆重举行大连民族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升旗仪式暨第十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启动仪式。升旗现场,各民族学子纷纷向祖国深情告白:


“祖国的繁荣发展让裕固族迎来了崭新的面貌,也让我们裕固族孩子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对祖国怀有无限的感激之情。”


“我是一名彝族学生,家乡的发展变化让我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力量。”


“作为来自南方山水之乡的苗族学子,我在时代进步的快车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和力量,祝愿祖国越来越好!”


……


长期以来,大连民族大学牢牢把握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方向,突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等主题教育,建设各民族学生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鼓励学生从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逐步扩大“民族团结活动月”“民族风情展示周”“民族沙龙”等活动的影响力。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重在平时,重在交心。


哈萨克族学生努尔达娜是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一名本科生。由于家庭原因,这个原本性格开朗的女孩突然变得意志消沉,不得不休学进行调养。得知情况后,学院院长吕国忠于今年7月来到努尔达娜的家乡新疆裕民县吉也克乡萨尔布拉克村进行家访。这个边境乡村由于信息闭塞,一些父母都不希望子女远离家乡。在吕国忠的耐心劝导下,努尔达娜父母打消了顾虑。今年9月,努尔达娜重新回到了校园,也找回了阳光自信的自己。


暑期家访,是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好时机。每年暑假,大连民族大学都组织教师团队奔赴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地区进行家访,努力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人心里去。


今年暑假,从事7年辅导员工作的金娟红来到新疆和田,对14个学生家庭进行了家访。总结这次经历,金娟红激动地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石榴籽,我愿做这些石榴籽的守护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近年来,学校以“民族团结活动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宣传、“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民族风情展、“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看大连”等活动,让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学子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如今,众多大连民族大学培养的学子成为了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爱布都·西克尔·阿不来提,自今年9月留校担任预科教育学院辅导员以来,努力给予学弟学妹们无微不至的帮助,致力成为促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引导者;


玛依拉·亚力坤,在大连民族大学就读期间经常利用寒暑假回到家乡参加义务支教、政策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一己之力,促进民族团结;


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鄂伦春族研究生张慧,现任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党委副书记,团结带领家乡父老走向脱贫奔小康之路,积极践行民族团结……


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播撒民族团结的科技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大连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所秉持的办学宗旨。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突出学科建设、突出高质量发展、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三个突出”战略,立足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校的办学特色,努力播散民族团结的科技种子。


2014年,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阮成江首次来到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担负起帮助当地百姓解决油茶含油量低和产量低等重大难题的任务。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过程中,阮成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了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从民族地区发展所需的实际问题着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这更有利于掌握知识,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科研领域为民族地区发挥作用。”阮成江对培养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


多年来,阮成江带领团队攻克了油茶、文冠果、沙棘等产业所面临的多个技术难题,培育出的油茶、文冠果、沙棘优良品种在贵州、新疆、内蒙古等民族地区推广应用达到25万亩,取得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民族地区培养专业人才,研究民族地区所需课题,这是我作为一名民族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阮成江如是说。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生态环境脆弱,沙尘灾害频发。2011年,环境与资源学院生物技术系主任金华首次来到这里,与乡亲们共同种下了6000棵吴屯杨。“刚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但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沙漠变绿洲。”回想起当初的艰辛,金华的语气仍然铿锵有力。


如今,由大连民族大学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逆速生杨树品种——吴屯杨,已经在新疆成功种下20余万棵,形成一道道防护林,为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和提升生态防护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吴屯杨进一步向内蒙古、宁夏、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区市示范推广,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金华们”的理想信念逐渐变成了现实。


“服务民族地区基本建设,创建一流民族建筑教育。”这是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建筑学院举办的“建筑梦·民族情”实践团,赴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民居测绘及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民族团结,树立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理想信念。


“把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民族的学生培养成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的工程技术人才,使他们更好地领悟民族团结的要义,将来能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我们的培养目标就达到了。”建筑学院院长倪琪说。


大连民族大学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故事不胜枚举,并且不断在续写着新的篇章:


环境与资源学院植物生态学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鲍雅静,致力于民族地区草原退化机制及草原保护研究,帮助内蒙古、新疆、贵州等民族地区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张俊星带领团队所做的课题《民族特色农产品多语言网络交易展示平台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帮助民族地区解决因语言交流因素制约而导致的信息不畅问题,积极促进农产品市场开发;


7.jpg

        郭明义爱心团队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队


近30年来,经济管理学院的孙丽坤教授和同事们不断奔走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旅游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越来越多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设计学院教师王宁,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当中获取灵感,为国务院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设计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奖励奖章……


这一个个典型事例,反映的是大连民族大学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体现的是一个民族高校的使命担当。


不忘初心守底蕴  牢记使命谱新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连民族大学校长丁克毅在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学校的发展必须始终和解决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相联系,始终和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始终和国家、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相契合,要把主题教育同落实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同抓好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


大连民族大学作为民族高校,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高等教育和民族工作的双重任务。如今的大连民族大学56个民族的学生俱全,全校18000余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当作办学底蕴,通过采取混合编班和混合分寝的嵌入式管理,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个环节,取得了成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效。


6.jpg

        大连民族大学连续第三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面向未来,大连民族大学将以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为动力,继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五个认同”,激励广大教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教书”,引领广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共同打造“学在民大”的口碑,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大连民族大学/供图)(责编 王孺杰)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