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专栏·青海茫崖市创建风采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茫崖实践 ——青海茫崖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风采录系列之二
发布日期:2023-08-25

       2018年建市的茫崖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地处青海省西北边陲,区域面积4.99万平方公里,汉、蒙古、藏、回、撒拉、土、满、东乡、维吾尔等多个民族在此和谐共居。全市有3个牧业村、9个城镇社区和8个“飞地”社区,总人口达6.8万,城镇化率100%。

       近年来,茫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青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茫崖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茫崖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建市以来,茫崖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重点工作谋划推进,2022年正式提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示范市,是提高党在茫崖执政能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茫崖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是推动茫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传承茫崖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曾经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建起一座富饶美丽的高原工业新城,茫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进步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来自祖国各地的开拓者、建设者奔赴茫崖,在党和国家“开发柴达木”的时代召唤下,万众一心、携手攻坚、艰苦创业、拼搏进取,实现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恢宏史诗。这些年来,茫崖少数民族的面貌、城市的面貌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融进茫崖各族干部群众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行动更加坚定,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了政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承担起主体责任。”茫崖地处青海、新疆、甘肃三省区交汇地带,是涉藏临疆的边界地区和“三个安全”的典型代表区,也是青新维稳大前沿,既有反暴恐、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的维稳任务,也有做好驻地大型企业、偏远工矿企业、“飞地社区”和毗邻地区多方协作联动的社会治理责任。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利于夯实维稳工作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对于维护省际边界地区长期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自建市以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对口支援、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推动下,茫崖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进步。作为丝绸之路节点城市,茫崖拥有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各项工作,在茫崖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必将辐射带动毗邻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历史上,茫崖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西羌、吐蕃、吐谷浑、蒙古等民族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休戚与共,共同铸就了多姿多彩、历久弥新的灿烂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茫崖孕育了以“两石文化”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成为青海“柴达木精神”的溯源地。这也赋予了茫崖这座石油新城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文化底蕴,“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成为茫崖人重要的精神养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探索挖掘茫崖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有助于强化茫崖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创建示范市工作开展以来,茫崖市始终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边界平安、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坚持高位推动,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进入新时代,茫崖市始终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将之作为制定政策、规划的指导原则和根本方针,坚持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确保民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将创建工作作为市委书记“一号工程”,成立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委全委会每年专门部署,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先后研究部署40余次。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政治巡察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以及市人大政协定期检查重点,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持续督查问效,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精准性。

       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37名市级领导干部分片包片联系创建示范点,每年基层党委(党组)书记向全委会述职创建工作,组织在全市范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蹲点调研,落实重大任务专班推进、重点工作挂牌督办、重要问题集中攻坚工作机制。抽调8名干部专职常态负责创建工作,配备村、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实施“基层政权阵地建设”工程和“边界地区民族团结党旗红”工程,落实各级创建工作经费2000余万元。深化干群共建、地企共建、城乡共建、军民共建、系统连建模式,形成全市共建工作格局。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市委常委会及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先后专题学习50余次。统筹优化各类宣传教育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全覆盖专项行动。抓住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抓住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点亮健康成长灯塔,抓住重要活动有利时机推动社会宣传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更加坚定。

IMG_20220627_124025.jpg

2022年6月,茫崖市委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会


坚持文化浸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坚持用正确的理想信念引领各民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各民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团结各民族。

       广泛开展“四史”及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深入挖掘茫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英雄地中四井、狮20井、七个泉解放军剿匪基地、石棉矿工业遗址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将突出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纳入城市规划设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视觉形象工程,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均体现民族团结主题和内涵,形成示范带动、点面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红色路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场宣传教育、百期媒体报道、百名典型宣传、百家示范选树主题活动,深化“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让互联网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最大增量,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细做实做好“24字方针人知人晓工程”,实施“立德树人”“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工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家培育、时时导行、处处助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重要指示精神。

       加强特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创新,支持蒙古族毡绣、刺绣等非遗产品制作和销售,培育“茫小宝”等文创品牌,积极筹办八百流沙极限挑战赛、雅丹毅行创客大会、茫崖美食大赛等大型赛事和文化活动。目前,已出版《印象茫崖》《茫崖史话》等民族团结进步系列丛书近10部,《天边的茫崖》等7首原创歌曲成为网络热搜歌曲,现代京剧《生如夏花》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部优秀剧目,电影《茫崖之恋》获第九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奖,舞台剧《遥远的尕斯》成为游客在茫崖各景区必看的优质节目。

       建成两所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1所市级教学点、3所达标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茫崖各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从强化课堂教学、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校园氛围、倡导家校共育、依托社会施教等方面,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进校园”工作落地见效。

 

坚持优化发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坚实有力

       按照“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的重大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解决茫崖市各项问题的总钥匙,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擘画的产业“四地”建设蓝图,全面提升经济能级,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90.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08.88亿元,增长20.4%;人均生产总值从46万元增长至57.92万元,增长25.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817元增长至41852元,增长10.6%。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构建“一主多元”现代化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茫崖是国家战略资源和能源资源重点储备开发区,辖区内已形成23个稳定作业油气田,地面构造140多个,10万吨页岩油完钻项目首次在青藏高原实现规模化开发,将成为我国页岩油开采重点区域。2022年,全市生产原油235万吨、天然气60亿方,实现工业总产值264.69亿元,税收达73.18亿元。服务青海省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深化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盐湖产业总产值达到60.83亿元,为端稳“中国饭碗”、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打造国家清洁能源高地,建成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在建330千伏变电站、750千伏变电站及1条双回路送出线路,目前总装机容量617兆瓦,在建和待建290万千瓦,2022年累计发电量10.5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4.05亿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旅游投资,规划“一核两翼、三个主题、四环覆盖”生态旅游线路,茫崖成为青新甘中心链接旅游集散地,俄博梁雅丹地貌群、火星营地、翡翠湖、艾肯泉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冷湖火星小镇纳入2022年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将赛事体验、红色文化、工业遗址融入到旅游中,在旅游中讲好中国故事,每年吸纳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推行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牧户共赢模式,尕斯蒙古羊入选全国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名录,形成特色养殖、良种繁育、乡村旅游等产业振兴局面。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在环境治理、价值转化上取得新成效。坚持在产业规划、项目谋划、经济布局上关注绿色GDP,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夯实各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态基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以中央、省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信访件整治为重点,完成8.7万吨油泥砂、石棉尾矿及粉尘治理等8项问题整改销号,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绿化输水工程、医疗废物存储冷库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持续开展大气、水源、土壤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淘汰燃煤锅炉综合整治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成绩,土壤环境保持清洁稳定,城镇绿化率达30%,市辖三镇建成区90%以上的区域实现全清洁供暖,全年未剔除沙尘天气空气优良率达84%,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坚持将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民生,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支点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近三年,投资4.6亿实施民生项目37个,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投资1.3亿元建成现代化教育专区,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全市流动人口子女也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投资近2亿元建成卫生专区,市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达到100%。实施棚户区改造2315户,打通“断头路”4条,新建续建市政道路10条,实施315国道沿线整治及城市清洁行动,城市服务管理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三交”聚魂,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更加深入

       坚决贯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民委等有关部委实施的“三项计划”,以健全完善平台机制促进交往,以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社区环境促进交流,以互嵌式发展促进交融。

       将“台(州)茫(崖)携手、两地融合”贯穿对口支援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深入推进产业援青、民生援青和人才智力援青,开展“山海情暖心行动”“青少年手拉手”“援建专家茫崖行”等活动,推动两地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往来互动。

       组织台茫两地各族青少年开展文化交流、参观体验、研学旅游等,建立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班级、学生“四级结对”机制,通过夏令营、书信交流、网络视频班会、思政课授课等不同形式,实现两地青少年跨区域、多样化的交往交流。

       制定《茫崖市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干部职工公租房、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统筹布局学校、医院、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商圈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打造社区“石榴籽家园”、国道“石榴籽驿站”和企业“石榴籽服务站”,巩固中小学、幼儿园混班混宿措施,开展“一家亲”联谊交流互帮互促活动,让各族群众由居住空间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的全方位嵌入。

       出台茫崖市人才工作提质见效22条措施,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求学就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各地群众到茫崖市投资兴业、创业就业、工作生活。

广场.jpg

   茫崖市中心广场  


       实施民企调研、企业兴村、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架起地企共建民族团结连心桥,上百家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创建活动,主动承担回报社会任务和地企联谊工作。建立与驻地企业长期走访交流共建机制,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引导驻地企事业单位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总体规划,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推动地企联创、融合共治。

       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正在探索制定《茫崖新市民管理服务条约》,从就业、就学、安居等方面入手,建立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协作机制,引导鼓励人口双向迁移流动,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所有在茫崖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

       针对青海油田生活基地在甘肃敦煌,其员工轮班倒岗,以及近4万市民在甘肃省敦煌市居住等的实际,在敦煌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8个“飞地”社区,强化两地协作和跨区域政务服务改革,推行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高度重视对两栖流动市民服务管理,构建起飞地市民15分钟服务圈。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坚决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把依法治理作为创建工作基础工程,始终用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科学精准治理民族事务。

       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茫崖市法治政府建设分工方案(2021—2025年)》,持续开展法律“八进”和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综合运用法律、教育、调解等方式维护民族团结,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窗口部门、行业部门等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培训,规范执法行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一核五治”模式,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的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小区、楼门、院落、管理网格等治理单元延伸,向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覆盖,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建成“市—镇—社区(村)—网格”四级治理网络,推行“互联网+社会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网格+网络”模式,健全突发事件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主体在市、延伸到镇、落实到社区(村)、规范到网格”的治理新格局,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初步建成。

       深入开展“平安茫崖”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社会风险隐患大排查攻坚行动和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保持在95%以上。

 

守正创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茫崖市始终把为祖国做贡献、为中华民族谋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职责和检验标准,立足地区实际、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勇于登高望远、善于创新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建在茫崖市赛什腾山上的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的光学天文研究基地。上世纪60年代,冷湖是全国著名油田之一,最繁华时有近十万人,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减少,石油工人撤离冷湖,2020年镇上常住人口仅有200余人。进入新时代,冷湖镇作为一个资源衰竭性城镇,不断探索转型之路,从“地下”发展到“天上”,引进国家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大型天文望远镜项目,为国家天文科技弥补了多项空白,开启了打造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的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对冷湖镇打造世界级的天文研究中心、培养中高端天文科技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夜色茫崖.jpg

夜色中的茫崖市区


       培育创建天文星空文化品牌。冷湖科幻文学奖创办于2018年,是中国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学奖项。评委会汇聚了中国文学、中国科幻文学以及中国影视行业最权威的专家团队,在推动冷湖科幻IP建设的同时,为柴达木广袤的类外星球自然景观赋予了新的文化灵魂,为国内原创科幻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创作平台,为科幻与文旅结合的产业化开辟了全新模式。

       绿色发展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始终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全力推动茫崖市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在“地球第三极”创业发展67年的青海油田,聚焦“推进能源革命”和“绿色转型发展”提出“三个千”产业规划,承担的青海省揭榜挂帅项目,是全球首例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油田废弃油气藏相结合的先进储能项目。老牌国企青海创安公司成立于1958年,曾在上世纪国家“三线建设”和军工产品开发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近年来,茫崖市积极争取“新能源+新材料+尾矿综合治理”“源网荷储”尾矿综合利用中试项目等,为全市乃至全州引进相关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也为其他地区尾矿回收利用积累了可资借鉴、可供复制的茫崖经验。


作者:中共茫崖市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金向德 龙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王昕怡(实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