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语窗口”
65岁的畲族老人雷启明今天顺利地在公安局办理好了自己的户口迁移手续。在路上雷老还在想,自己不会说普通话,到时候怎么跟民警沟通呢?不过他的担心最后证明是多余的。2017年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公安局为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办事“语言交流难”的问题,特地设置了便民服务专窗——“畲语窗口”。一说到这样的新变化,老人别提多开心了,“人老了,普通话讲不好,办理人员都跟我讲畲语,很贴心,谢谢警察同志!”
景宁县公安机关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突破口,把“畲语窗口”引入新公安审批中心窗口,推出了“公安秒速、又快又好”少数民族品牌升级版。此外,还组建便民服务团队,“一对一”送服务上门解决老百姓服务需求,真正实现“民警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能减则减 能免则免
针对不合理前置条件多、签字多、跑腿多等问题,景宁县公安机关明确提出“法无规定”的一律减免,并按照“简单化、简便化”要求,改进申请形式,减少办理事项申请资料,创新推出“一表签字和拍照”及“一表受理”模式,实现全部户籍、出入境事项办理取消申请书,群众来了当场即办。
在“法无规定”一律减免的基础上,加强办事事项前置条件审核把关,继续深化“法有规定”的能免则免程序改造。此外,群众忘记携带身份证、户口薄等原件,可以通过公安网进行现场核对,核对通过即可办理,所需材料由民警帮助下载。仅此一项就让群众少跑6200多趟,切实解决了群众跑腿问题。
景宁行政服务大厅
最多跑一次 最好跑零次
景宁县紧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平台,将全部公安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以业务集成为基础,实现除有明确规定的9个事项外,涉及公安的101个企业、群众办事事项全部“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1.8%。其中户主变更、死亡注销、户口分户、户口迁出、港澳再次签注、机动车驾驶人信息变更备案、机动车所有人信息变更备案等7个事项实现“跑零次”。目前,全县已推广“70免跑”,即为70周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上门办理特定业务。
“我们始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少数民族自治县实际,坚持‘公安秒速、又快又好’品牌定位,大胆改革,打出建设集成窗口、打通数据壁垒、彰显民族特色等改革组合拳,全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样板,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景宁县公安局局长饶伟贞如是说。
“刷脸时代”替代“跑路时代”
过去办事少数民族群众只能靠腿多跑,而如今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县长钟海燕表示,景宁积极推广人力社保自助服务一体机、手机“刷脸认证”领取社保金等服务,为许多山区群众提供了便利。
过去,家住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的梅寿珍每年都有一件头疼的事——每年都要进行社保认证,而且这必须要坐车去县城,找到相关部门才能办妥。而今她在人社局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了“刷脸认证”识别,只要在家打开手机完成面部识别就能认证成功。
景宁社保“刷脸认证”服务从正式上线到现在,已经让3万多人次切实感受到了“刷脸认证”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据景宁县社保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给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上门服务。(实习编辑/汤新部)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