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走进多民族家庭系列丨三代大团圆 守护中国心
发布日期:2019-05-07

眼前这个姑娘和我们想像中的传统乌孜别克族女孩不太一样:金黄色的头发散落在卡其色格子发箍下,利落精致;白皙的皮肤,棕色的大眼睛,一身深咖色的风衣,腰部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作为一名在北京国家级媒体工作的媒体人,她时尚干练,落落大方,操一口流利的汉语、俄语、英语。

她,就是莉娜。

和莉娜交谈后,我们才恍然明白这个乌孜别克族姑娘如此“特别”的原因:莉娜来自新疆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多元文化的家庭环境和浓郁的新疆风情滋养了她热情开朗、大方包容的气质。

莉娜的家庭,寻常而又特别——这是一个由乌孜别克、回、汉、朝鲜和俄罗斯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也是她人生永远的温暖港湾。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

从莉娜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梳理出这样的家族谱——第一代:莉娜的回族姥姥马桂英嫁给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姥爷马合木提。第二代:姥姥和姥爷的五个孩子,大女儿阿斯娅嫁给马桂英的回族老乡,当了老师;二女儿法蒂玛·马合木提和俄罗斯族小伙儿组建家庭,如今是新疆赫赫有名的律师;三女儿茹荷娅嫁给了法院的汉族同事李岩;大儿子艾莎在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工作,娶了汉族姑娘为妻;小儿子阿依甫,同乌孜别克族姑娘阿依努尔结为夫妻。第三代:孙女莉娜和她的朝鲜族丈夫。


 mmexport1537429284192.jpg

2016年,莉娜(前排右)订婚时的家人合影

 

姥姥姥爷:相识3个月相守30

一切要从莉娜的姥姥——马桂英离家说起。

58年前,回族姑娘马桂英为了生计从家乡甘肃定西出发,一路向西北过嘉峪关,跨戈壁滩,来到新疆。回首来时路,马桂英觉得竟是那样的长,长到兄弟姐妹几个,就只有她一人走出来了。旷野的风刺骨地吹着,直到她来到伊犁的乌吐不拉克牧场。

牧场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这让马桂英立刻有了一种同是天涯人的亲近感。很快,她就成为大伙的马老乡。大家都喜欢这个聪明善良、活泼可爱的姑娘,还张罗着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马合木提。马合木提的故乡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在中国参军退役后到牧场工作。这个俊秀、高大且满身正气的外国小伙子,让马桂英一见钟情。

不久两人便成亲了。在家里,马桂英讲的是兰州方言,马合木提汉语不太好,主要讲哈萨克语,两口子平时只能用简单的汉语沟通。尽管这样,却毫不妨碍两个人恩爱地过了一辈子。姥姥姥爷一辈子几乎没吵过架,也没红过脸,我估计语言不通吵不起来吧。莉娜打趣道。独属于马桂英老两口的甜蜜,总是羡煞旁人。姥爷不通汉语,经常会犯一些语法上的错误,姥姥总是笑一笑然后教他正确的说法。虽然姥爷知道姥姥经常拿家里的钱去补贴娘家亲戚,但他从来都不多说什么。

之前,马合木提的胞弟曾来新疆牧场劝哥哥回老家,当时让他左右为难:一边是思念的家乡,一边是深爱的妻子。他犹豫再三向妻子提出一起走的请求时,被马桂英断然拒绝了:要走你走吧,我是中国人,我哪儿也不去。经过几天的考虑,马合木提最终决定留在牧场,留在新疆,留在自己深爱的人身边。多年后,马桂英经常对莉娜说:你姥爷当时退役到牧场时只打算待3个月,可认识了我以后,他就待了整整30年。


mmexport1537429298728.jpg

莉娜的姥姥姥爷


30年里,他们共同经历了很多事。面对生活的艰难,马桂英和马合木提总是乐观面对,相濡以沫共度难关。马合木提在牧场铁匠铺工作,主要为牧民修理打草机、打马掌,很多牧民因为经济困难,常常付不起钱,他能帮就帮从不计较。孩子们上小学时正好赶上唐山大地震那一年,在家里急需用钱时,马合木提却将自己最心爱的一匹马(也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财产)捐给了灾区。他对孩子们说:“在唐山还有很多人没地方住、吃不上饭,他们比我们更需要钱。”在这件事上,马桂英特别支持丈夫。马桂英没有上过一天学,却通情达理。在家里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她依然坚持让5个孩子全部接受教育。孩子们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长大后当老师、当律师……个个有出息。马桂英和马合木提夫妻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言行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这个大家庭逢年过节总会聚在一块,一起炸油香、蒸花卷、做茶果和各式点心,共享节日的喜庆。如果你在我们家看到维吾尔族的馓子和哈萨克族的包尔萨克同时端上桌,这都是很常见的事。小儿媳阿依努尔说。

阿依努尔和婆婆马桂英一样心灵手巧,无论粉汤、抓饭、拉面还是纳仁,她都做得香甜可口。采访这天,阿依努尔就为招待我们准备了面肺子、桑伯莎和帕拉玛西等可口的小吃。


母亲:用法律知识服务各族群众

每天早晨7点整,莉娜“家”的厨房就开始了“晨之美”演奏:打磨咖啡的声音,鸡蛋在开水里簌簌滚动的声音,案板上“当当”切水果的声音,果酱瓶子搬到餐桌上与桌面摩擦发出的清脆声……随着“叮”的一声,这场“音乐会”戛然而止。面包好了,咖啡好了,沙拉好了。它们都被各式带着异域风情的精美瓷盘盛着——以这样的节奏来开始新的一天,是俄罗斯留学生活留给莉娜的印记。

上班路上,莉娜常常会盘算着要给新疆的妈妈家里添置哪些生活用品。在她看来,妈妈法蒂玛·马合木提并不是一个会照顾自己的人,经常会因为忙碌而忘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虽然母女两人相隔3000多公里,但妈妈家里的面巾纸用完了,没有食用油了……这些小事莉娜都会操心记挂。“我就是妈妈的远程生活秘书。”莉娜开玩笑地说。


mmexport1537429295688.jpg

法蒂玛·马合木提参加全国两会时在人民大会堂前


法蒂玛·马合木提确实很忙——她是全国第一位乌孜别克族女律师,也是乌孜别克族唯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少数民族律师事务所,在法律事业上倾注了数十年的心血;她的律所同时还是“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站”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律工作站”,她的手机号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热线……“妈妈的两部手机24小时都开机,经常有新疆各地的各族同胞找她帮忙,她平均每天会接到几十个电话。虽然辛苦,但她永远都乐此不疲。”莉娜说。

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的法蒂玛·马合木提,关注的事就更多了:少数民族妇女健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她始终以人民所需为己任,积极参政议政,因此备受新疆各族群众的信赖。

法蒂玛·马合木提1985年从新疆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自愿回到家乡新疆塔城担任专职律师。现在的她虽然居住在乌鲁木齐,但没有忘记当年离开塔城时的承诺——无偿帮助塔城地区妇女儿童、归侨侨眷维护权益。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体现在她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法律援助工作和一份份严谨的提案上。

2018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法蒂玛·马合木提交了她的第106份议案。在她以往的提案和议案中,有20多份涉及到女性权益,内容涵盖女性大病医疗救助”“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等方方面面。

少数民族妇女是妈妈心中一直的牵挂,很多女同胞不愿意同别人讲的事,都肯跟妈妈讲,因为她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她们最信任的人。莉娜充满敬意地向记者介绍。为更好地服务于各族妇女,法蒂玛·马合木提经常不顾腰疾去实地调研。新疆太大,跑一趟有时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为了增强女性的维权意识,她还联合维吾尔族作家推出了简单易懂的普法书籍《家庭与法律》,深受新疆各族女性的欢迎。

多年来,法蒂玛·马合木提一直在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为新疆各民族的教育、就业、健康及文化发展进步不懈努力。这种努力似乎是一种传统,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多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早已成为全体家庭成员的共识。

法蒂玛·马合木提的小妹茹荷娅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系,如今她与丈夫李岩都在塔城地区中级法院工作。身为伊犁州政协委员的茹荷娅认为,只有兢兢业业为各族群众服务、牢记职责、坚守岗位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任。


莉娜:幸福延续的家庭

2018年5月13日的母亲节,对莉娜来说有点特别。自从嫁给朝鲜族爱人郭先生之后,她有了两个妈妈:一位在莫斯科,一位在新疆,能聚在一起实在太难得了。而今天,是她第一次同时陪两个妈妈过母亲节。

晚宴上,莉娜的婆婆特意拿出了从俄罗斯带给亲家的鱼子酱、黑面包和红菜,摆上桌的俄罗斯红菜鳕鱼沙拉和红菜汤,也都是法蒂玛·马合木提爱吃的。外人不知,其实这样的互相尊重和相亲相爱从两家人在俄罗斯初遇时就开始了。

那是我第一次和妈妈跟团去俄罗斯旅行,由于乌孜别克族特殊的饮食习惯,莫斯科中餐厅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吃不习惯。当时老板娘很贴心地专门为我们准备了素菜和水果,让我们十分感动,没想到几年后老板娘竟成了我婆婆。缘分真是一件奇妙的事。莉娜说起往事,眼里依旧充满了欣喜。

在莉娜和爱人正式认识之前,她去过他家的餐厅,和他念同一所学校,住同一条街道的同一所大厦,他们曾在电梯里无数次擦肩而过。直到一次朋友介绍,两人才发现缘分竟是如此奇妙。兜兜转转,我最后嫁给了他。说起这段奇缘,莉娜笑得甜蜜而舒心。

不过两人刚开始交往时,还都有点担心父母们会因为民族身份不同而不同意。没想到两个事业型的妈妈碰面,比莉娜想的还要投缘和爽快。婆婆送了妈妈两幅俄罗斯油画,正中妈妈下怀。我就这样被顺利地嫁出去了。莉娜说笑道。从莉娜嫁到朝鲜族家庭的那天起,婆婆就把所有的餐具厨具全部换了一套,平日里吃饭也以莉娜喜爱的俄餐为主,佐上一瓶上等红酒,成了一家人团聚的标配

命运的相遇也不尽是偶然,其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莉娜和爱人的相遇便是如此。二战期间,苏联政府将远东地区边界地带的朝鲜族居民迁到各中亚加盟共和国,由此开启了朝鲜人和乌兹别克人深入交往的历史。今天若去中亚、俄罗斯或是东南亚,你会发现一些朝鲜餐馆旁边大都有一家乌兹别克餐馆。

莉娜的婚礼,再现了历史的一幕。


mmexport1537429291100.jpg

婚礼上,莉娜穿上了艾德莱斯绸制作的乌孜别克族传统礼服


“我们的婚礼是将两个民族的仪式融在一起的。”回忆结婚那天,莉娜兴奋极了。她说,这场婚礼吸引了新郎新娘双方从国内最北方到最南方的许多亲朋好友——北京、内蒙古、塔城、乌鲁木齐、香港……还有国外的俄罗斯朋友,大家欢聚一堂。“那天我公公婆婆都穿着乌孜别克族服装,婆婆给我带了头巾,妈妈送我爱人乌孜别克族花帽。我和爱人在婚礼上改口叫了‘爸妈’,也算是一次创新。”

婚礼当天,大家都很尽兴,一直跳舞跳到晚上12点。就连酒店的工作人员都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办婚礼的,到了晚上12点还都不肯走。

现在莉娜和爱人依然保留着初识时的幸福和甜蜜。偶尔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某个周末一起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去看场芭蕾或是戏剧;有时窝在家里,一起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苏歌曲……

说起未来,莉娜说想有一个聪明又漂亮的宝宝。我希望他能继承这个家族的传统和精神,是一个健康开朗的孩子。


家国情怀

2015年7月2日凌晨3点18分,结束了8年俄罗斯留学生涯的莉娜,饱含深情地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再多辛苦,依然有梦可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回国,成为一名有信仰、有信念的记者一直是莉娜的梦想。她说:“即使我现在身处远方,但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家乡,去记录点什么,能够让自己记住塔城,也能够让时代记住塔城。”

莉娜的家乡塔城,既拥有塞外的粗犷和江南的灵秀风情,又有着湖泊纵横交错、牧草阡陌绵延的北方景色。在这里,生活着汉、哈萨克、回、维吾尔、达斡尔、锡伯、俄罗斯、乌孜别克等25个民族,许多居民同周边国家的居民都有亲属关系。在塔城,像莉娜家这样的多民族家庭比比皆是。正是这种包容、多元的塔城文化,让莉娜耳濡目染,使她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去生活学习。她总是说,无论走到哪里,新疆塔城都是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深爱着家乡和祖国。

不仅仅是她,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如此。如今他们分布在塔城地区、乌鲁木齐,以及北京、天津,甚至是俄罗斯……成为律师、法官、教师、记者、研究员、税务工作者……他们勇于追梦,尽管天各一方,但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这个家庭、这个国家增砖添瓦。心系家人、心系故乡、心系祖国,一直是这个家庭共同的精神追求。每天,他们都会在家庭微信群里互相报告近况,相互激励,影响后辈。目前,这个家庭孙辈的孩子们也大都成为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58年前奶奶走出甘肃的时候,一定想不到会拥有一个这样幸福的大家庭。就像当初的我去俄罗斯时并未憧憬什么,但在那里却遇见了我此生最大的幸福。说这话时,莉娜脸上满是感慨,眼里闪着激动的泪光。

采访最后,我们问莉娜:你怎样定位自己的个人角色?莉娜干净利落地回答道: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句话是50多年前马桂英回答丈夫的话。时隔多年,她的孙女莉娜亦如是说。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