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是幼苗,你牵着我的手,走向森林;今天,我是红柳,我牵着你的手,让你分享我的成功。我们亦师亦友、亲如家人。” 这条在教师节收到的短信,一直被李敏视为最珍贵的礼物。
李敏是广东省高校著名辅导员,先后在广州大学科研处、工会、公共管理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任职,并创办了“李敏工作室”,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们的“李妈妈”。
李敏(中)去西藏看望在当地支教的新疆籍学生
慈母恩惠 珠水情怀
“到李老师家做饭吃”,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在我家洗个澡再上火车”,是李敏送新疆籍学生们回家前常说的话。“不要忘了你这个女儿哟”,是毕业生给李敏最多的留言。学生们都亲切地唤李敏为“李妈妈”,真心地信任她、尊敬她。
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投入新的学习生活,李敏会与每一个刚进广州大学学习的新疆籍学生谈话,了解他们最迫切的想法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几年前,广州大学一名新疆籍学生被诊断出血小板降为零,医生要为其进行骨穿刺和免疫力检查。“家里人都不太懂,您就是我的亲人。”学生让李敏作为家属签字时这样说道。每每遇到困难,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便会把李敏当成自己最可亲可信的人。
一名维吾尔族女生患腹部肿瘤住院, 手术前李敏前去看望她。这名学生已经坐不起来了,她跪着抱住李敏,紧紧贴着李敏的脸,不舍得让她走。李敏温柔地安抚着学生说:“你放心吧,我已经和医院沟通好了,联系医生为你手术,医药费我们也帮你解决了。”
有一次,在外度假的李敏因接到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撂下家人立马赶回广州,照顾因感冒转成急性肺炎的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两天后学生的父亲赶到,却因害怕看到深受病痛折磨的儿子而躲在医院的走廊里不敢进病房。李敏递上纸巾,安慰道:“放心吧,孩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了。”
严管厚爱 立德树人
李敏和新疆,有着特殊的缘分。她在新疆长大并在新疆高校从事了10多年的专业教学和学生服务管理工作。2005年,广州大学开始招收新疆协作计划学生,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服务工作,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办公室,抽调有着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李敏任专职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广州大学各学院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工作。
面对思想活跃的学生,李敏从不回避,她用理论和事实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李敏看来,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求学期间,除了要顺利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素养获得就业机会外,更要强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如果不爱学生就不配做老师,但关爱不能代替管理,科学教育不能代替思想教育,‘愿管’‘敢管’‘会管’才是大爱。”这是李敏最常说的一句话。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她对学生的学业严格要求,给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立了铁规:一旦挂科,取消当年所有评优评先的资格!
“爱严相济、平等尊重才是对学生负责。”由此,李敏也成功带出了“广州大学十佳学生”,带出了广州市亚运会优秀志愿者,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从广州大学毕业了。
创新思路 辐射全国
2014年,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了李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建议下,李敏成立“李敏工作室”,将她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行之有效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推广到省内乃至全国各高校,这也是广东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辅导员工作室。对李敏来说,这既是荣誉又是沉甸甸的责任。
李敏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是新疆的人民教师,是少数民族学子们的“李妈妈”。她不仅关注广州大学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还关注全国的新疆籍学生。在各地考察中李敏发现,一些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在同学生沟通交流时总是方法不对。
李敏(右二)与30年前的老毕业生去帮助正在创业的新毕业生
为此,“李敏工作室”组织编写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指南》《第一届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实践案例集》等著作,为高校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导。此外,李敏还在新疆喀什大学建立了“喀什大学李敏工作室分站”,筹建“塔里木大学李敏工作室分站”,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播撒到全国。
李敏工作室还开创了广东省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训练营和全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高端论坛品牌活动;组织广东19所高校的各族学生喜迎国庆,欢度古尔邦节文艺汇演和交流展示活动等。
“李老师,以前我算不上好学生,但现在我也在和您做着同样的事业,我在喀什办了一所双语学校,我要把您当年给我的爱传递给我的学生……” 一位毕业多年的维吾尔族学生在电话里对李敏说道。
有同行如是评论李敏:她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新知、创新思维、报效祖国的引路人,是绽放在南粤的雪莲花,是傲立在边疆的胡杨树——用心呵护少数民族学生,用爱守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李敏这份美丽的事业仍在继续……
(责编 金向德 包晓婷)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