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5G时代 万物生长——看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如何赋能民族地区
发布日期:2020-04-14

一步跨千年,一跃入云端。


2019年5月14日,云南省首个5G电话,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拨出,“老县长”高德荣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中央媒体云南行采访团进行了连线对话。


在双向5G语音和高清视频通话的画面中,高德荣说:“在通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助力下,独龙族也通过一部手机看天下,5G帮我们实现了信息化‘一跃千年’的梦想。”


从原始的“刻木传信”到5G体验,通信技术为独龙族群众整族脱贫之后的小康生活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成为了这个民族千年巨变的标志之一。


2019年被誉为5G元年。2019年6月6日,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5G技术最大受益者。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必将在5G时代获得更直接、更广泛的受益。


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民族地区如何布局?5G如何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它将怎样改变各族群众的生活?这些话题与其说是疑问,不如说是机遇。“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加快研发应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全时空、全现实、全连接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驱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国家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如是说。


5G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世界。5G时代,也将是一个美美与共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5G技术将赋能千行百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业将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5G时代,已然开启。赋能未来,无限美好。


1. 独龙族姑娘在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体验VR眼镜 新华社 江文耀 摄_副本.jpg

独龙族姑娘在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体验VR眼镜 (新华社 江文耀 摄)

 

5G,未来已来


他们的生活,可能是这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抬头望,无人机是“头羊”。大草原的牧羊人只需要喝着奶茶、唱着长调,监控无人机传输的高清画面,静静等待着羊群的归来。


带上5G+AR(增强现实)眼罩,武陵山区里的学生们看到了“忽逢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场景。他们不用走出教室,在虚拟世界中,与千年前的陶渊明相约,感受《桃花源记》的魅力。


5G将会更紧密地联通首都北京与高原深处。北京的医疗专家远程遥控青藏高原上医院里的机器手,几乎没有任何延时,为病患安装上了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心跳声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到北京医生的耳朵里。


……


这些,不是科幻世界,而是5G时代的现实生活。他们有的已经可见,有的未来可期。


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也是中国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25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信中表示:“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年磨一“G”,互联网领域差不多每十年产生一次技术迭代。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大家知道,5G特点可以概括为“宽快多”,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是5G技术的三大应用场景。


那么,如何理解5G的速度?感受5G的同步性?何为大连接?


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内通信技术专业顶尖高校,长期致力于移动信息技术研究。近日,北京邮电大学一位资深专家告诉本刊记者:5G网速是4G的10倍到100倍。用4G下载一个1080P的高清电影需要1分多钟,而在5G时代,下载只需要1秒钟。


而5G时代仅有1毫秒的时延,可以广泛应用于控制类的操作,为车联网、物联网的应用提供基础。同时,依靠大连接,5G时代万物互联。每平方公里中连接的不仅仅是人的手机,生活场景中的各种设施都可以连接互联网,这就是5G的容量能力。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同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


在2019年国家首批公布的40个体验5G城市名单中,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均在其中。


作为5G先行者,早在2018年底,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率先在呼和浩特开通全区首个5G试验基站,2019年4月29日在全区拨通首个5G电话。目前,已完成1000个5G基站建设目标,逐步实现呼和浩特主城区5G的道路连续覆盖。


2019年2月9日,中国移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基于5G的“数字广西”建设。在2019年底召开的广西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广西加快推动5G网络布局建设,已在全区14个城市开通5G网络,实现重点景区、交通枢纽、重点商圈、重点城市干道、重点高校和医院等区域5G网络覆盖。2020年,将实现全区所有地级市和阳朔等重要县城5G连片覆盖。


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也于2019年2月底在拉萨开通首个5G基站,标志西藏正式迈出5G时代第一步。


作为首批5G体验城市的银川,2019年9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期间,在博览会开幕式大会现场以及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电信宁夏公司让中外客商、嘉宾体验了极速网络下的“5G中阿行”。


2019年10月31日,新疆同步全国启动5G商用,市民姜志兴成为中国电信新疆片区首位5G套餐预约用户。他在体验5G后说:“最大的感觉就是快,尤其是玩游戏时,速度很快。”中国电信新疆公司有关人士介绍:“新疆电信将通过5G+数字经济、5G+数字城市、5G+数字生活等多个领域,展开5G时代生活新画卷。为新疆政务、金融、医疗、工业、教育、中小企业等提供专业的产品服务。”


与此同时,云南、青海等多民族省份也正加速推进5G建设:云南将按照《“数字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加快布局5G网络,2021年基站总数将达5.6万个;青海按照“一优两高”战略目标和“数字青海”建设要求,正不断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和5G网络应用试点的推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换挡提速”“弯道超车”。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了637万个通信基站,其中4G基站300多万个,超过全世界所有国家4G基站的总和,畅达的手机信号,覆盖到所有偏远地区。据202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公布:2019年全国开通5G基站12.6万个,超额完成网络提速降费年度任务,网络强国建设取得扎实进展。2020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力争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5G网络覆盖。


2. 2019年7月,贵州长顺县 北京邮电大学 贵州电信的代表共同开启“中国电信-长顺5G+智慧城市建设”_副本.jpg

2019年7月,贵州长顺县、北京邮电大学、贵州电信的代表共同开启“中国电信-长顺5G+智慧城市建设”


5G,赋能未来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年、关键年和成果年。5G技术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正式开始推广,必将助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脱贫、全面小康,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关乎国民福祉。在全国一盘棋的顶层设计下,畅通的手机信号就像通水、通路、通邮、通电一样成为每个乡村的标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而5G技术的全面布局,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具体体现。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入5G的科技含量,全面建成小康的成色必将更具有含金量。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近年来深入开展“满格贵州”“光网贵州”行动。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5G建设发展的通知》,规划2019年至2022年,全省5G建设投资累计要完成200亿元,5G基站规模累计将达到3.2万个,到2022年力争实现5G全面商用。


早在2016年,华为就与贵州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贵安新区、贵州联通三方合作,发布“十二项5G应用示范项目成果”。2019年1月,贵州成为全国首个所有地市实现5G试商用的第一省。


当5G走进大山深处,小县城也有了“大智慧”。2019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举办“北邮—长顺科技文化周”活动,正式启动“中国电信-长顺5G+智慧城市建设”,长顺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启动5G建设的县市。然而早在2012年,北京邮电大学就已经开始定点扶贫长顺。在帮扶过程中,北京邮电大学着力寻求学校特色优势与帮扶县域发展需求的契合点,依托不断更新迭代的数字科技技术,逐步形成了扶贫扶智的“北邮方案”,为长顺当地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准扶贫”。


长顺位于贵州省中南部,虽然距离贵阳市不足100公里,但由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自然环境较差,当地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极大影响脱贫进程的状况。针对这一现实困难,北京邮电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组建专业科技扶贫团队,为长顺建设“长顺农产品产销对接系统”“长顺脱贫攻坚可视化数据库”,精准采集全县7个乡镇、82个乡村共计8万家农户信息,为全县年均3000万元农产品订单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到“政府摸得清、产品卖得快、农户得实惠”。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对于长顺人来说,这样的体会更深。弄然寨村民田孟毅记得以前出门需要在站台等很久,才来一辆公交车。如今安装“长顺智慧城市”手机APP后,打开手机随时知道公交车的实时位置,“智慧长顺”实现了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


与此同时,长顺县与中国电信签署《智慧长顺综合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实现“公交调度、无人机飞控、税源分布、居民识别、数字媒体、移动支付、电商推送、数据分析”等多个分系统,通过大数据,提升长顺的综合管理能力。


北京邮电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长顺”结合本地治理的“痛点”,选择了针对城乡“违建、砂石、住宿、油站、公交、政务、二维码”7个领域进行智能化管理。未来通过5G技术的应用,将会让“智慧长顺”更加智慧。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而5G,正在赋能传统农业中发挥作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是高寒山区里的半农半牧县,拥有丰富的高山生态物产资源,但受地理、气候、交通等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如今,利用5G技术,通过大量传感器互联,做到温度、湿度、肥力等信息精确传送与实时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通过与大数据、区块链的进一步结合,布拖县的农产品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


依托5G科技,更多的传统产业将被赋予新的发展动能。“5G+海洋牧场”走进了海南岛——2019年10月,基于5G网络技术的网箱生物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深海养殖场成功部署。陵水拥有良好的海洋渔业资源环境、海洋文化基础,2018年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站在新村渔港岸边,通过手机APP,就能接收到养殖场的参数数据。


除了赋能传统农业,在能源产业的转型中,将能看到更多5G的身影。2019年,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携手华为、踏歌智行与包头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白云鄂博矿区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5G网络条件下的无人驾驶重型矿车应用。告别传统矿业的老模式,5G连接的是智慧矿区、无人驾驶的自动采矿,让最古老的工业遇上最智能的未来,开启了传统能源产业升级转型的新篇章。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中国5G发展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达1150万个。5G时代,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产业发展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信息技术将赋能、赋值、赋智到产业发展当中,推动民族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发布。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们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5G在产业发展、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


5G,智造未来


前不久的一期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一位来自青海地区通信建设行业的基层员工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发问:“偏远地区4G的覆盖率和渗透率比较低,未来5G的场景应用,能如何改善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 邬院士回答道:“通信的发展确实有不平衡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没建4G的地方,现在建5G未尝不可。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其实,这些在中心城市还未完全应用的5G智慧场景,已经在一些民族地区,悄然走进百姓生活。


同一个“圆”,连接了重庆两所小学的孩子们。2019年12月12日,位于武陵山区深处的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中益乡小学,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小学数学课。远在200公里之外的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数学教师郭莉,同步为两所小学学生“零距离”讲授一堂关于“圆”的数学课。


与传统远程课堂不同,“双师课堂”高清AI跟踪摄像头和语音采集,能跟踪老师和学生的课堂反应,两地课堂同步高清授课,为师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据《人民邮电报》报道,这是中国移动打造的重庆市重点小学与石柱深度贫困乡镇所属的中益乡小学的“双师课堂”首次公开授课,将作为“样板间”在教育行业规模推广。这也是中国移动运用5G技术进行精准教育扶贫、践行“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的全新尝试。


让“大山里的孩子听得到名师课”,5G+智慧教育正在成为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义务教育保障”的一种积极探索。《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曾刊发特稿《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有着优质教学资源的成都七中通过直播或者录播方式将教学内容传递到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的云南禄劝彝族自治县一中,改变了当地学生的命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除此之外,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也正在感受5G带来的“高能”教育资源。2019年,中兴通讯与西藏大学智慧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合力打造智慧校园建设。开展5G智慧课堂,AR/VR、远程教育等应用融合;在产学研方面,开展基于5G的相关应用研究,比如VR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以及车联网等,并将对应科研成果转化为5G产业优势,实现西藏与东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共享共建。


在新疆南疆的阿克苏地区,北京邮电大学支教团队依托5G全息技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为扶贫支教的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了“红色思政5G全息直播间”“红色历史展览厅”“红色教育书屋”等思政教育工作项目,着力打造全疆第一个依托5G全息直播技术的青年思政教育平台,助推当地高校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5G远程医疗,正在让优质医疗逐步惠及偏远地区。


“北京,克拉玛依呼叫”……2019年8月27日上午9时,一场“一对多”的5G远程手术在北京、天津、河北、新疆四地进行。


借助中国电信5G网络和华为通信技术支持,北京积水潭医院通过远程系统控制平台与天津、克拉玛依、张家口市3家医院连线,交替对三地手术机器人进行抓取,规划手术方案并远程操控。


远程手术中心的两个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四地场景,异地间影像、声音传输都很顺畅,两地医生基本是在实时交流。远程手术控制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时延,5G技术让远程手术时延基本感觉不出来,就像在北京手术一样。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患有糖尿病的67岁村民谭元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发的5G医疗车上接受了远程诊疗。湖北移动5G项目专家表示,5G远程医疗让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019年,一辆5G急救车行驶在雪域高原。这标志着西藏首台5G急救车在山南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一个心梗患者,当他被抬上5G救护车的那一刻起,各种数据信息将被即刻传输到医院急诊科,确保救护车抵院时患者便可以立刻进行血管开通。”山南市人民医院院长吴晓莉介绍。下一步,该医院将全面展开5G智慧医院建设,开启急救“加速度”,造福更多各族群众。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仅仅是5G时代“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方兴未艾的5G把数字技术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乃至整个国家,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更好地造福人类。


3. 一名观众在“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现场通过影像技术“穿越”回明朝 刘雅 摄_副本.jpg

一名观众在“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现场通过影像技术“穿越”回明朝 (刘雅 摄)


5G,交融未来


你与历史的距离有多远?


打开紫禁城宫门,看到的是600年;


聆听一首羌笛曲,看到的是1000多年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大唐边关;


踏上丝路古道,看到的是200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漫漫商旅……


曾经的望眼欲穿,如今在5G时代,也许就是一眼千年。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5G官方宣传片《5G传承未来》。宣传片中,5G时代的贵州赤水河畔,儿子回归故乡,继承了父亲的赤水竹编手艺,并利用5G、VR、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同时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让传统古老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新的守护。


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是在5G技术下,关系民族文化前途命运的时代命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如何把遗产守护好、继承好,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先行者们,已经将古老的文明与最前沿的科技进行了融合。故宫博物院率先与华为合作打造“5G智慧故宫”,对186万件(套)珍贵文物藏品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做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人类共享。同时让观众能够享受到“5G智慧故宫”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与科技靠得如此之近的并不仅仅是600年的故宫,一个更庞大、更系统的民族文化资源基因库正在建造。北京邮电大学团队正在系统化梳理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服饰以及纹饰标本,运用文化计算技术建立一套民族服装纹样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并于2018年成功启动民族服饰数字化采集国际标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而采集汇总各民族服装纹饰的过程,也是在解码民族文化、编辑民族文化基因,让民族服装纹饰的“本草纲目”形成新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系统之一。


为了贯彻落实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2019年第二届中国文化计算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覆盖书法、国画、传统纹样、古文字识别和修复、博物馆、动漫、音乐等多个文化领域,大会旨在通过5G等移动通信技术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如果说5G数据库、基因库的建立,是让文化历史资源更好得到保护修复。那么,5G 与文化产业、文化经济的结合则是让历史文脉有新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使“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之美已跃然成为全球竞争力,而民族服装服饰更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之沉淀,是文化自信之精髓!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5G穿越历史烟云进入敦煌,用科技画笔勾勒出敦煌曾经的辉煌。2019年,敦煌研究院与华为在莫高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探索智慧石窟景区解决方案。双方将在5G信息技术利用、管理经验交流学习、人才培养、丝路文化资源库建设、文物数字化研究工具开发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用智能连接文化,以科技守望传统。让文物活起来是5G带给沉睡千年文物的最好礼物。2019年12月16日,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的“世界艺术云图2019——云立方·千秋颂”展览开幕,同时邀请学术界、产业界举办“2019:5G+未来艺术馆——倘徉在全场景艺术中的美好生活”专题论坛。


展厅内的《中华千秋颂》大型彩色浮雕壁画,以数字化方式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利用数字画廊、全息投影、数字导览墙、VR套装等技术,犹如在观赏者眼前展开一幅千年手卷;全景沉浸式空间动态还原的《清明上河图》,让你体会人在画中游的魅力;手持AR识别终端“探究镜”,一扫便与古人“相遇”……5G正在打通艺术传播、艺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大众媒介依托5G+4K技术带来的直播便利,全景式地直播呈现各民族的高光时刻。在2019年金秋于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5G+4K高清技术完成火种采集仪式,“5G+手机”直播技术全程全场景直播民族大联欢,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和手机用户即时感受到别具民族特色的视听盛宴。2019年5月,国内已经实现全球首次“4k+5G”影院直播,原创民族舞剧《天路》通过5G传输同步抵达首都电影院的全球最大一块LED电影屏上。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广电获得5G商用牌照,将逐步一体化推进广电5G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中国广电依靠频段资源优势,使更多的偏远地区获得5G网络覆盖,传播高质量文化产品,让党的声音通过5G的路径,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


5G时代,必将催生我们目前还想象不到的新应用,但5G赋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广阔场景已然在我们眼前逐渐呈现。5G时代,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将成为这一非凡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5G时代,万物生长!

 

 

文/本刊记者 刘雅    本刊见习记者 张昀竹

责编:金向德   制作:古丽斯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