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传承红色基因 着力创新发展——江西省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侧记
发布日期:2021-07-09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和衡量标准,融入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阔步迈上新台阶。


一个都不能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江西省委、省政府持续落实“三个不能因为”的工作理念(即:不能因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少、经济份量轻而忽视民族工作;不能因为民族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而减少对民族地区的支持;不能因为民族地区经济有了发展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特别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始终将民族工作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将民族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谋划部署,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全省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将民族地区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并多次深入民族乡村调研指导工作。


截至2020年底,江西省少数民族乡村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与全省基本同步,民族乡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条件基本具备,为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擦亮“三创”品牌


江西注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强基础、有特色、管长远的战略任务,不断抓实抓细。


一是城市创建突出“连心创建”主题。立足民族工作实际,努力推进创建活动见人、见物、见心和知法、守法、依法,营造“进得来、容得下”的创建环境。南昌、九江分别作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先后下拨专款支持10多个社区挂牌服务连心创建。做到八小时以内服务在岗,八小时以外志愿在线服务基本覆盖,解决“就学、就业、就医”问题,同时实行社区、机关和市场联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找到更合适的就业门路、更理想的就业项目。园区是城市创建活动的重点。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指导园区企业切实依法保障各族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农村创建打造“创业创建”模式。全省民族乡村创建活动进基层支部,进百姓人家。突出在家创业、返乡创业和外出创业的结合,做好精准扶贫、全面小康的衔接,打造你我参与、大家共享的创建活动模式,用发展奠定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鹰潭市政府把创建活动汇聚成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围绕“创业创建”主题,实施创建活动重点落在村组支部,范围遍布每一户,并邀请创业有成的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加盟助力,走出了一条创建活动和支部建设结合、群众脱贫致富和成为创建主角结合,企业代表人士回报社会和参与创建活动结合的新模式。


上饶市太源畲族乡畲族村党支部书记雷长贵带领村里30多户畲汉群众成立果业开发合作社,每户出资3000元,贫困户均用国家扶贫政策资源作为股本,在大山深处组成了一个果业开发新型经济体。全村30多户畲汉群众共同协商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公约,凡事团结协商,遇事宽容谦让,有事大家沟通,既做产业发展的标兵,又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


三是其他领域创建坚持“创新创建”引领。不断拓展创建活动的新领域和新载体,探索创建活动的新实体和新路径,努力打造创建活动“江西样板”。


省直部门连续开展对口支援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2017年初,省委农工部率先提出创建活动不仅要进机关大门,更要体现走出机关大门,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开展创建的思路。前后3个月时间里所有省委农工部的领导集中深入对口支援所在的畲族村寨指导开展创建,实现每一位机关干部“民族知识成行家、创建活动成专家”的生动景象。


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工主动认路进门,深入民族村寨就如何搞好“校村”创建活动进行座谈,通过支持民族文化“走出山”行动,打造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共享共融平台;通过民族村寨创业致富、团结和睦村史展示,树立各民族共同创业的好典型;通过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助力民族村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美美与共。


既要“花圃”也要“盆景”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坚持民族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协调性、综合性工作的理念,认真找准位置、善作善为,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善于搞好协调、沟通,勇于督促、检查。


2018年7月,江西省民族工作系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研讨会”,省、市、县三级民族工作部门以及民族乡和有关高校提交优秀论文40余篇;同年9月,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举行在线访谈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专题解读,还组织专门力量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


2020年初,省民宗局专门下发文件指导宜春、萍乡、新余、鹰潭四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试点工作,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基地,做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示范单位的灵魂,每一个示范单位都有创新,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并就创建的层次性、区域性、广泛性和群众性进行分类指导,形成工作规划,融入全局工作,体现江西特色,“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打造。


推动更广范围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省80%以上的民族乡、20多个民族村相继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创建活动。新余市鹄山乡力塘下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交融新模式,仡佬族、彝族和汉族村民共同出资在村里修建了公共活动场所,共享发展成果,共赏民族文化,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新窗口,形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课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班级,民族节日活动进寝室,“五个认同”进大脑。南昌市豫章小学依托开展德育、文化、与民族地区小朋友手拉手等活动,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让民族团结意识扎根少年儿童心底。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与“三区”支教扶贫联系起来,使学校、家长、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每年的各民族传统节庆,学校都拨专款组织活动,让各族师生在欢乐中建立起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助力来赣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近年来高峰时期,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近8万、各类务工人员超过3万、在校学生接近1万多人。南昌十七中和莲塘一中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各族学生深刻领悟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彭泽县试点务工人员和厂企人员开展互帮互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在全县掀起了各族人民是一家的团结互助热潮,使少数民族群众能够更快融入当地。


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南昌十七中师生30年来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点百余个、路线行至千里之外,每一个学生在感受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国革命历史波澜壮阔氛围中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爱国基因。莲塘一中推出嵌入式管理、融入式学习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成绩。大家时时处处讲民族团结,师生情深义重,莲塘一中民族教育品牌正在形成。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留赣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700多人,服从管理、刻苦学习,讲大义、讲担当,在校生活好,在赣成绩好,受到广泛赞誉。江西冶金学校把十月定为民族团结月、把党员挂点命名为“红旗岗”,每年都有许多藏汉师生互帮互助,成为民族团结的好榜样。南昌工学院每年寒暑假都要组织各族学生重上井冈山,寻访红色故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各族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形成亲如一家、“谁也离不开谁”的氛围。


传承红色基因


目前,按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要求,江西正在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纳入当地秀美乡村、全域旅游建设格局,积极争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对教育基地基础设施修缮保护、周边环境美化优化。东固畲族乡投入300余万元对东固平民银行、区委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修缮后基地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游客到此必看的一个景点。


二是融合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丰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极其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全省4个教育基地均有红色革命的背景,赣鄱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伟大事业共同作出了牺牲和贡献。把地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融合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大有可为。瑞金近年来就积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题材,提升教育基地内涵,制作了《共和国民族工作开篇地—红都瑞金》宣传展板,编印了《伟大的探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族工作》画册等。


三是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作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了解苏区时期革命、民族工作历史,大力开展我国多民族国情家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国革命历史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近些年全国各地民族工作系统组织来到瑞金叶坪教育基地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活动越来越多,前来参观的各族群众络绎不绝。中央苏区反第一次大“围剿”陈列馆、东固平民银行、弋横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接待各类参观考察团及游客逐年攀升,仅东固平民银行去年接待量就已突破30万人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第6期

文:缪星宇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社会事业处处长)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谭敏(实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