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把牢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 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北样板
发布日期:2021-11-3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为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10月27日,湖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强调深入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全省民族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注重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北样板。

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中打牢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大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承弘扬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大力深化“五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继续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文化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与共。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创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创作一批彰显民族团结主题的艺术作品,促进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造性转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创新性发展。

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打牢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目前,湖北省民族地区8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全部摘帽,123.6万人成功脱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必须通过经济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聚焦高质量发展。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突出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三大重点,引导民族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主动对接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抢抓对口帮扶和区域协作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美丽与富裕共赢、团结与发展并进。

推动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和帮扶力量支持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民族地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纳入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全省统一战线助力民族地区疫后重振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十条措施”,做好“616”“1+1”工程与对口帮扶、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在推动深度嵌入中打牢情感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近年来,到湖北省务工经商求学的少数民族群众逐渐增多,高峰时期有40多万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我们必须用心用情做好民族团结这一重大群众工作,在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创新服务体系。顺应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推动各地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各民族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

健全对接机制。针对来鄂务工经商求学的各族群众日益增多的现状,落实湖北省与西北四省区签署的《关于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沟通协作机制的协议》,持续深化双向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在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高校和中学新疆班、武汉西藏中学继续推行混班教学、混合居住,发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的作用,让各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坚持依法治理中打牢法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标对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工作,系统梳理、全面评估湖北省现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对于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要转化为政策法规予以确立。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注重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争做遵纪守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表率。要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联合引导管控机制,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强化依法管理。坚持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质处理,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使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纽带更加坚实。

文: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萍

责编:刘雅 张伟(见习)

制作·流程:张伟(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