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豫”见最美同心圆——河南省创新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侧记
发布日期:2022-12-06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华夏古都,出彩中原。

一声“中”!掷地有声。“中”是河南方言的代表性词语之一,称赞某人某事做得好,表达“好、行、可以”之意。走进河南,黄河安澜奔涌向前,高标准粮田丰收在望,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各族群众奔向共同富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中原更“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开展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活动。组织全省844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社区、企业)结对2031个,将增进民族团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同样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省份。2021年11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持续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同步迈向更高品质生活。

中原大地火热开展的“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如同方方正正的“中”字,一条主线贯穿同心大圆,成为中原儿女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条主线 共绘同心

“奋进新时代,咱把美丽乡村夸一夸。恁说,中不中?”

晌午时分,地处豫东平原的开封市杞县五里河镇玉皇庙村与高阳镇黄岗村的党员们齐聚“同心党支部”,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74岁的老党员黄克忠谈了在兰考县聆听焦裕禄同志事迹的感受,村民邵杞荣分享着建设美丽庭院的经验,村民董玉梅讲述着与玉皇庙村的回族干爹结亲戚的故事。担任两村同心党支部书记的高阳镇党委书记霍赟听得认真,把大家的建议都一一记录下来。这是由县委统战部发起的“同心党支部”系列活动的一幕。

3 2022年7月,开封市杞县党委统战部开展“同心荟·同心党支部”观摩点评活动.jpg

2022年7月,开封市杞县县委统战部开展“同心荟·同心党支部”观摩点评活动


“每次同心党支部搞活动,俺们村民都感觉特别得劲!”党建引领根植基层,支部共联枝叶关情。走进杞县各个结对村的同心党支部,“同心客厅”共议村事,“石榴家园”共办“村晚”,家家户户争当“同心家庭”。2021年县委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全县开展共建活动,形成了县级有统筹、乡级有平台、村级有阵地的保障体系。以“同心荟•同心党支部”共建活动为载体,采取“支部共联、群众共建、产业共兴、精神共有、幸福共享”的“五共”模式,创新打造村与村、村与社区、村与企业3种共建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20个同心党支部。

杞县结出的团结硕果,正是河南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的生动缩影。2020年7月,省民族宗教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扶贫开发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省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的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通过开展友好结对、定向帮扶、宣传教育、文体活动、评先创优、节庆互动等多种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河南省一直持续深化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民族宗教委、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对持续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作出重要部署。

今年盛夏时节,在豫中南地区的平顶山市,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就在田间地头、乡村果园里召开了。

6月30日,河南省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平顶山市郏县姚庄回族乡举行。

与会人员来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姚庄回族乡,穿过同心里胡同,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探访乡村民宿和生态旅游,处处可见各族群众同心协力发展产业的生动画面。

2郏县姚庄回族乡的同心里胡同 金向德 摄.jpg

郏县姚庄回族乡打造的“同心里胡同 ” 金向德/摄


本次现场会由省民族宗教委联合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举办。全省各辖市民族宗教局、乡村振兴局以及民族乡镇的有关领导齐聚现场,共话各地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的成果经验。

今年6月,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举行“同心圆·共发展”互助结对仪式,臧集村党支部与邻近几个村党支部签署结对共建协议,围绕乡村经济,开展合作。信阳市商城县建立支部联系支部制度,引导上石桥镇成立民族团结联合党支部;新县叶林社区党支部联合社区7个驻区单位100余名党员,先后开展政策宣传系列活动,运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念指导结对村融合发展。漯河市将“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市县两级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工作方案,深入宣传动员,召开观摩会总结推进。

5漯河召陵区回马村 香陈湾村共上一堂党课  金向德 太平 摄.JPG

漯河郾城区回马村与香陈湾村共上一堂党课 金向德 太平/摄


省民族宗教委主任张然表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注重不断加强优势互补、推动现代化建设同步,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公共服务同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建,坚持依法治理、推动法治保障同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社会和谐同创,不断形成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


乡村振兴 1+1>2

夏日清晨,郏县姚庄回族乡三郎庙村的清晨“烟火气”十足。清风吹拂着的古树国槐,运粮河畔的老井茶馆已经开张,烧水房内雾气蒸腾。远近乡村的茶客们“就好这一口”,自备信阳毛尖,泡上茶馆百年的井水,品茶、下棋、聊天,百十余个座位很快就座无虚席。“别看我们村不大,可有‘中原小成都’的美誉”,老板娘买军晓一边烧水,一边张罗着生意。

姚庄人与茶的渊源由来已久,历史上,这里曾是万里茶道南北互市、水陆运输、商贸往来的重要驿站,“到三郎庙喝茶去”曾风靡一时。如今,这里既有老茶客的光顾,也有新游客的打卡。

“全域旅游”是姚庄乡的金字招牌。作为全省唯一整乡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乡镇,姚庄乡将美丽乡村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推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近年来全乡在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中,积极组织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结对子,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休闲采摘、餐饮、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建立“同业型、同域型、同项型”联合社4家,形成由“单个打拼”向“抱团发展”的转变。在村村结对的基础上,推动“万企兴万村”与“同心圆·共发展”有机结合,成立“联合党总支+区域经济”联合体,开展项目结对、公司结对等多种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1.jpg

河南省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郏县姚庄乡举行


走进云河现代农业产业园,18座现代大棚齐齐整整,结对村的村民正给当季冬瓜剪枝,据乡长虎东辉介绍,姚庄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河南源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这个产业园。涉及4个乡镇14个行政村与公司签订四方协议,惠及群众2.9万人,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多年来,姚庄回族乡已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各级荣誉100余项,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全市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平顶山市已引导52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结成56个“结对村”,形成蔬菜种植、乡村文旅、牛羊养殖、陶瓷加工等特色产业。

“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已然成为河南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全省21个民族乡镇、65%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形成特色主导产业,15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全部出列,4.97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共同富裕,加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人人持证、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各民族携手迈向现代化。2020年以来,省民族宗教委、省财政厅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6亿元,实施一批工程项目,支持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周边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省农业农村厅围绕少数民族聚居村及周边村,投入1.33亿元建设10个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106个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集聚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81万元。

省乡村振兴局把民族聚居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调整帮扶政策,提供政策保障。各省辖市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新修道路430公里、打机井1300多眼,改造卫生院75家,发展产业项目300多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400多个,有力促进了民族聚居地区和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同兴产业同促就业,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全省聚焦“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组织动员各族群众同学技术、同提技能、同兴产业、同促就业,提升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能力。目前,结对村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300多期,培训21万多人次;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2400多个,带动就业21.8万人,发展壮大了一批特色产业。

共绘同心圆,齐心促振兴。以“同心圆·共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是民族工作领域一项系统工程。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全省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开封市充分构建大统战格局,发挥民营经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力量共同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杞县西关社区与祥云食品公司建立同心党支部,周边乡镇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郑州市中牟县南仁村与北堤村结对发展,打造沿黄观光旅游水果采摘带,发展苹果种植和观赏鱼养殖两大特色产业,两村联合招商引资、联合建设项目、联合经营管理,为建设蜗牛养殖、生态种养、设施农业三个示范基地建设赋予新动能。漯河市在召陵区召开现场会,引导当地企业对各族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安排近千人进厂务工,发展壮大结对村集体经济。洛阳市汝阳县东保村成立富润农业合作社,形成“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盈余分红”的股份制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信阳市以争创“同心圆·共发展”示范村为抓手,实施“一体双创四联”工作格局,整合各类扶持资金3500多万元改善结对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4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街村与周边村“同心圆·共发展”友好协议签字仪式现场.jpg

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西街村与周边村举行“同心圆·共发展”活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河南积极鼓励结对村(社区)经济上嵌入,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结对村(社区)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计划到2025年建成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心手相牵 “根”在家园

从明朝结下的“社亲”,到2019年两村村委同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500余年来,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和沁阳市西万镇邘邰村相距七八公里,两村回汉群众共饮一江丹水,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严守“尊俗重义、友情至上、相互帮助、公平交易”的祖训。2015年,“邘新社亲”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典范。在博爱县“邘新社亲”展厅的展柜中,一份份“睦邻村庄友好协议书”续写着新时代“邘新社亲”的故事。截至目前,大新庄已与两省三市(县)的62个村街、企业等结成民族团结进步友好联谊单位。

大新庄村和邘台村广结社亲,画出共创“同心圆”,赋予这一民族团结品牌以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强化“邘新社亲”品牌效应,在全省推广“邘亲社亲”典型经验,不断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宽“社亲”结对参与面,以“同心圆·共发展”为载体,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基础深厚,正是河南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村与村结对子,于细微处是两村结对共发展,于长远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中,省民族宗教委充分发挥本省在历史根脉、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走进平顶山市郏县姚庄回族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团结”二字被镶嵌在“石榴”造型的大门中。作为全省首家乡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馆,姚庄人自信地展示着这个和美乡村的时代风貌。在乡镇主干道“团结大街”、在街边林立的茶馆民宿里都能看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以及黄河、长城等中华文化符号的宣传画,文化广场电子屏不间断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宣传教育视频。穿过乡间的同心里胡同,各族群众你来我往,邻里和睦其乐融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融进村民日常生活。

一场秧歌扭下来,78岁的漯河市郾城区香陈湾村村民马玉花觉得特别痛快,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候。香陈湾村与回马村结对共建,两村村民组建起了文化团队,马玉花就是回马村群众的腰鼓老师。

共栽石榴树,共育团结情。走进漯河召陵区召陵镇的后油李村,一片百果园郁郁葱葱,颗颗石榴正红。近年来,在两村的共同培育下,百果园已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回汉村民共品果实,共叙家常。“十三五”期间,召陵区为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投入政策性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结对村开展果蔬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联合漯河市杂志艺术中心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

如今,河南在结对村(社区)中已经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民俗表演、戏剧小品创作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节日、农民丰收节等节日活动,举办扭秧歌、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联欢,普及科学知识,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目前,河南省正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评选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鼓励结对村(社区)“联合同创”,培育模范村组、模范家庭、模范个人典型。《河南省“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中提出,突出“同心圆·共发展”等实践创新品牌活动,要把活动成效作为民族团结示范区(示范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选树和培育工作品牌,建设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

行走“老家”河南,感知乡村振兴的中原力量。美丽乡村围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真实可感地提升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原真“中”,同心最“圆”。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中原儿女必将更加出彩。


文:本刊记者 刘雅 实习生 毕墨

来源:《中国民族》2022年第10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