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巍巍古镇 新风正浓——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侧记
发布日期:2023-01-13

“五千年风霜,五千年见证。这里有飞过珠穆朗玛的风,这里有飘过长江黄河的歌……”今年8月20日,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式于密云区古北水镇景区举行。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以一首长城主题诗朗诵《民族之魂》带领人们从长城出发,沿着中华文明的璀璨长河,致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长城脚下,被誉为“燕京门户”“京师锁钥”的古北口镇,多彩文化百花齐放、交融汇聚,各族同胞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这些年来,古北口镇以“四新三有”(新理念、新举措、新品牌、新发展,有形、有感、有效)为抓手,打造“京北民族团结第一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蔚然成风。

0.jpg


打造品牌筑根基

“战士们在盘龙山长城将军楼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这就是当时留下的弹孔——”

2021年2月6日,古北口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登上蟠龙山长城,听老师讲述古北口抗战的历史。随后,师生们又前往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前辈们不畏牺牲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参与活动的学生说。

作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古北口镇中心小学将综合实践课程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开设红色实践课程。行走在校园,抬头仰望便是蜿蜒长城。厚重的文化底蕴烘托着学校团结进步的氛围,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和民族团结教育文化长廊讲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春风化雨,凝心聚力。古北口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载体和方式,开展“党建+”“文旅+”等多种模式创建,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品牌。修缮古北口受降地,整合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红色长城文化体验园、古北口村历史展馆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发挥中小学校课堂主阵地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校本课程,开设高跷、京剧、空竹、武术等民族文化课程。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海报、LED屏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每年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题宣传活动20余场,辐射全镇各村庄和各行各业,内容涵盖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平台,在创建文明城区、评选道德模范等工作中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

1.jpg

古北水镇景区


文旅融合焕新机

8月21日,古北口镇古北口村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这里正在举办以“千年古镇·长城之约”为主题的长城庙会,本次活动是2022北京长城文化节三场群众性精品活动之一。

腰鼓敲起来,扇子舞跳起来,舞龙舞狮竞相登场,“古韵古北口民间花会巡演”成了庙会中最为抢眼的环节,大鼓、中幡、旱船等十几支花会巡演队伍全部由古北口镇各族群众组成。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虚此行!”一位游客激动地说。

4图说:8月21日,“千年古镇·长城之约”主题长城庙会上的花会巡演 (2).jpg

“千年古镇·长城之约”主题长城庙会上的花会巡演


近年来,古北口村以打造“一村一品”为契机,深度挖掘民俗、民间节庆、非遗项目、名人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庙会、农民丰收节、端午节、旅游季等时间节点,开展跑旱船、大秧歌、轧鼓等传统文化表演。由村民参与的《千秋古北口》古韵文化演出常态化上演,向游客们展示了古北口的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饮食文化、庙宇文化和戏曲文化。全面打造古北口古御道旅游景区,完善古御道文化街服务设施,为发展旅游业保驾护航。

“活动多了,环境好了,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于翠云是村里首批从事民俗接待工作的村民之一,从2001年只有4张硬板床的简易房间,到如今能够容纳40多人的民宿小院,焕然一新的不只是经营场所,更是全家人的幸福生活。

“村里手工编织、林果采摘等旅游附属产业也迅速发展。依托民俗接待,村里集体经济一定能不断壮大,村民也可以实现增收致富。”古北口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宋立胤对未来充满信心。村里已经形成了以优秀民俗户组成的党员服务队,采取集中授课形式分享民俗接待的方式方法、传授传统小吃制作工艺,家家户户团结互助,日子蒸蒸日上。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民俗旅游综合收入达2831.55万元。

5.jpg

游客体验提灯夜游司马台长城 中新社 周丁浩/摄


古北口镇位于北京市政府重点支持的七条沟域经济带之一“司马台—雾灵山沟域”,是全国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以“强党建、护生态、兴文化、抓旅游、推项目、保稳定”为发展思路,古北口镇着力培育特色民俗旅游产业,依托独特的长城资源、庙宇资源、红色资源和民俗资源,深入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古北口村、司马台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古北口村、河西村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古北口镇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国际休闲文化特色镇建设。如今,古北口镇有2000余人从事旅游接待工作,570余家民宿星罗棋布。2021年,古北口镇(含古北水镇)接待游客216.64万人次,旅游收入8.57亿元。


交融互嵌暖心田

“历史上,河西村是长城脚下的要塞,历朝历代戍边将士或举家前往或落地生根。如今河西村790多户村民有多达137个姓氏,7个民族成份。比如桐姓的朝鲜族,巴姓的苗族,韩姓的蒙古族和郭姓的裕固族……”跟随讲解员走进古北口镇河西村的乡情村史陈列室,一面百家姓墙格外醒目。这些姓氏见证着河西村民族融合的历史,记录下一段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2图说:古北口镇河西村的百家姓墙.jpg

古北口镇河西村的百家姓墙


“我们是个百家姓村、多民族村,各族村民亲如一家。” 河西村书记兼主任常海全说。村民们传承着手工剪纸、十字绣、草编、石头工艺、绢花等民族民俗特色手工艺,每逢节假日,村里还会组织包括高跷、旱船、跑驴、腰鼓、秧歌等民间特色艺术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河西村民的业余生活,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由老旧闲置房屋改造而成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落成,形成了集党员活动阵地、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课外教学、农民技能培训、幸福晚年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活动服务阵地,各族群众在这里学习领会党的政策理论,共享便民服务。

这些年来,古北口镇深入完善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鼓励恢复建设传统民居,运营幸福晚年驿站5家。开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浓情过端午”、中秋佳节话团圆、旅游季系列节庆主题活动等富有特色的活动。为提升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古北口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贯穿到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始终,主动融入古北水镇国际交往拓展区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局,以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本刊记者 王怡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12期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