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古代草原上的“路”级城市长什么样——关于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的考古札记
发布日期:2023-08-29

      在参与文物考古发掘工作的过程中,置身于历史现场总让人震撼,岁月的尘埃被层层拂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形有色、有情有景的立体画卷。入选“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内蒙古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就是留存于时空隧道的精彩片断。作为文物考古工作者首次对元代“路”一级的城市遗址的全面发掘,其所折射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极其丰富、内涵非常厚重。

集宁路古城市肆遗址.JPG

集宁路古城市肆遗址


塞外古城大发现

      在内蒙古集宁市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古代城址,规模不大,城垣不显,基本湮没于地下,当地人称之为“土城子”。1923年,当地曾发现一通石碑(现藏乌兰察布市博物馆),上书“集宁路”“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字样,由此得知该古城遗址为元代“集宁路总管府”所在地,如今集宁市的地名便来源于此。

      1958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配合集张铁路建设对集宁路古城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在一漆器底部发现书写有“内府官物”等字,得知此地埋藏有元代官府的器物。1976年,又在此处一大瓮内发现印金丝织品6件、提花罗锦2件以及绣花鞋、瓷碗等器物。尤其重要的是,在一提花绫缎表面印有墨书“集宁路达鲁花赤总管府”字样。2002年,工作队再次对古城进行考古发掘,完成考古发掘面积达22045平方米,出土完整瓷器200余件、可复原瓷器7416件和铜钱36849枚,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等各类器物5000余件,随着成排的房址、道路、灰坑、十字街道等一批重要遗迹的发现,集宁路古城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


揭开元代“路”级城市的面纱

      元代“路”一级的城市建置如何?布局怎样?遵循了何种城市制度?是沿用金代还是自己独创?20多年前的这次集宁路古城考古发掘,对于解决上述学术课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了城内南北、东西密集的路网。结合考古勘探,发现城内道路为六纵七横。以东西门相通的大道为城内街区的中轴线,以北分布有9个大街区,应属于城内的官衙地区;以南分布有22个小街区,是城内的居民生活区或手工作坊区。城市的中部偏北是中枢所在,由十字交叉的街道与鳞次栉比的房屋组成,即市肆区域,其主体位置恰好处于官民两区的衔接地带。此外,还确定了古城的西城墙、西门及半圆形的瓮城、东城门及方形的瓮城遗迹。按此次确定出的城垣结构测算,集宁路古城的北城墙长为640米、西城墙长为940米,整体呈长方形。这种城市规模,正好与今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净州路古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德宁路古城、克什克腾旗的应昌路古城的面积基本一致。集宁路、净州路古城皆初建于金代,德宁路与应昌路古城系元初新建,由此说明元代“路”一级的城市建置基本上沿用了金朝制度,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路”的基本规模。


七大窑瓷荟萃古城

      集宁路古城考古发掘最为重要的成果,是发现了大量的金、元时期的瓷器。除完整瓷器和可复原瓷器,另外还有其他各类珍贵瓷器标本上万件。这批瓷器的最大特点是种类丰富、窑系较多,共涉及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定窑、耀州窑、建窑等七大窑系。精品瓷器一般多出土于窖藏之内,瓷器一般被整齐地放在瓷瓮、瓷缸或瓷罐当中,还有些瓷器就地挖坑掩埋。在出土的这些瓷器窖藏中,最为珍贵的是出土了釉里红玉壶春瓶1件、景德镇窑青花高足碗6件和钧窑香炉、龙泉窑三足樽等瓷器61件。同时,还发现了8件青花瓷器。其中一件红斑釉里红瓷器,颜色纯正鲜红,应当属于元代景德镇窑工试烧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之作。

      与此同时,这里还出土了大量仿建窑系的“油滴”“玳瑁”“鹧鸪”“兔毫”等结晶类瓷器。其器形明显偏大,釉面所呈现出来的结晶斑点均匀,较宋代同类瓷器质量明显提高,体现了元代高超的瓷器制作技术。

集宁路古城瓷器窖藏.png

集宁路古城瓷器窖藏


当年的“硬通货”

      集宁路古城集中出土了大量的古代钱币,共计3万余枚,有的用罐装盛,有的放在大缸内,有的用皮囊裹包,还有的就地挖坑填埋。有些窖藏出土的钱币较新,钱郭及内穿还带有毛茬,钱身带有沙粒。另外,发现有错版及熔铸钱币的现象。这些钱币种类主要以“皇宋通宝”“祥符通宝”“大观通宝”等宋代钱币为主,另有相当数量的金、元代钱币,还有少量的五代及汉代的钱币。元代沿袭宋、金的货币制度,以中统钞为固定货币,大量发行纸币,主要有“中统元宝交钞”“中统银货”“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等,而铜币一般只象征性地铸行一些“中统元宝”“至大通宝”“至正通宝”的年号钱。出土的此类窖藏钱币,即是这一货币制度的缩影。而宋代及其他朝代铜钱在民间的大量存在,说明元代民间贸易仍以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其他朝代的铜钱都可以流通使用。


一座完整的商贸榷场

      在集宁路城址的中西部中心地带发现了成片的房屋基址,这些房址成排分布于街道两侧, 临街房屋呈格栏式布局,房间门道临街,类似于现在的“门脸房”。

      显然,这是集宁路古城的主要场所市肆所在。市肆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房址分布于十字街道两侧,均由正南北向多开间的多组房屋组成。房间地面由方砖铺砌,屋内有火炕、地灶、烤炉、石磨盘、大型陶瓮等生活设施。临街房屋形制基本相似,开间较小,门道面街,为居住、交易场所。在市肆遗址街道两侧的房址内,发现有多处钱币及瓷器窖藏;在十字街繁华地带内的房址中,还发现了烘烤食物的炉窑,炉窑内残存有烤焦的食物,这应是城内饭馆一类的场所。

      此外,在东西向街道东端的一组房屋窖藏内,出土了一套铜勺、铜匙、铜碟及瓷器等器皿。结合瓷器底足处“王宅药铺”铭记推断,这里是一处大型药店所在。这些都足以说明集宁路古城作为一座塞外的商业城市,不但城市功能较为完备,而且商品交换的种类也很丰富。

      集宁路古城城内建筑遗迹保存较为完好,房址、街道、作坊、窖穴、水井等遗迹基本完整,房间内的火炕、锅台、水瓮、牛腿瓶、石磨、石臼等生活设施基本保持原样。较为珍贵的金、银、铜、铁器以及瓷器、铜钱等便于移动的生活用品,均以瓷瓮或其他装贮类工具掩埋于地下,发现此类窖藏达34处。

      这些保存完好的建筑遗迹以及大量窖藏器物,成为了人们探察这座塞外古代商贸城市兴衰奥秘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钥匙”。


文:陈永志

作者为赤峰学院特聘教授、内蒙古博物院名誉院长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6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