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以“江苏担当”助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专访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党组书记马连美
发布日期:2023-08-04

      记者:您好!近年来,江苏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用“江苏担当”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篇章。请问江苏省是如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

      马连美: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江苏担当”推进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的具体实践。

      突出政治引领,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证。强化“一盘棋”思想,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民族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框架,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高水平小康等工作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制定《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等,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具体措施、强化组织推动。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考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突出培根铸魂,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同。依托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设立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构建具有江苏特色、江苏风格、江苏气派的民族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全省17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在16所高校实施“宣传教育、实践创新、理论探索”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校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体制机制、载体渠道和方式方法。举办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创新推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常态化宣传教育水平和效果。

      突出凝心聚力,不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亮点。有序推进“三项计划”落地见效,深入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创新开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暨“红石榴夏令营”系列活动,共有“红石榴手拉手”等8个项目被国家民委批准为2022年度“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打造“红石榴家园”“红石榴工作室”等系列民族工作品牌,城乡社区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阵地。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工作纳入省创建示范项目目录,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联创工作,努力形成分级培育、有序竞争、体系规范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格局。

      突出共建共享,不断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将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范围扩大到就业、教育等10大领域87个项目。在苏州、镇江等市建立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城市管理政策解读、就业创业辅导等为主要内容的语言文化政策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三学一交”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创新开展“红石榴村村结对”“红石榴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不断加大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力度,2021年至2022年共安排财政性援助资金98.64亿元,组织实施援助项目2685个;打造“手拉手”“民族一家亲”“格桑花开 南京墨竹周”“苏克一家亲石榴计划”“万里鸿雁传真情”等对口交流品牌。

      突出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水平。根据来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量、流向和趋势,建立健全包括统战、民宗、教育等20多个部门在内的服务管理体系,将服务措施制度化、具体化。通过“支部+社会组织模式”,创新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党员管理新模式,率先在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务工经商人员中成立党支部。成立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省委网信办等建立网络舆情协调处置机制,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定期开展民族关系形势分析研判,强化信息专报和联动处置,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南京、无锡等地建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累计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3000余件。


      记者:近年来,江苏省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等相关工作方面成果丰硕。请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做法。

      马连美:江苏省将深度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加快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格局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大局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在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上精准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10月,我们率先启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暨江苏省“红石榴就业行动”,与贵州、云南、青海、新疆四省区签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合作协议,提供就业岗位3555个。截至2022年底,“红石榴就业行动”推动全省13个设区市205家企业面向民族八省区招收员工25610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1281人。

      在“能进来”上下“合”功夫。制定“十四五”期间“红石榴就业行动”每年组织50家以上企业定向招收民族八省区各族群众来苏就业的工作目标。省民宗委牵头七部门联合出台文件,成立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协调小组,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强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调节的工作模式,遴选新日公司、恒科公司等一批企业,打造“红石榴就业行动”示范样本,构建以“无锡市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南通如皋市红石榴就业行动联盟”等为代表的一批平台阵地,广泛开展面向民族地区的系列招聘活动,不断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建立民族地区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和输送机制,组织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全方位帮扶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所技工学校建设,选派18名优秀教师分三批支援西藏技师学院建设。

      在“能留住”上下“细”功夫。以“产业+就业”“引才+育才”为导向,根据民族地区劳动力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就近设点和按需培训的方式,采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媒介,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完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快办行动”,外来务工人员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 以及电子社保卡,线上提出跨省转移申请。把民族地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有机结合,在全省开展以“推广普通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系列学习活动,吸引数万名各族群众参与。

      在“能融入”上下“润”功夫。指导各地完善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指导、评价、奖励体系,探索制定江苏省“红石榴就业行动”示范企业测评指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组织,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省精心创建439家“红石榴家园”,高质量打造集民族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提供坚实社会基础。2022年以来,创新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暨“红石榴夏令营”系列活动,已经组织超200名贵州、云南、新疆等省区各族青少年来江苏交流学习。以无锡市明慈心血管病医院救助新疆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故事为蓝本的民族团结题材原创歌舞剧《救心》正在创排中。

      在“能过好”上下“实”功夫。对在苏就读的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给予政策帮扶,将宁夏六盘山区等11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三区三州”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农村学生(不含县城)全部纳入享受国家助学金范围。无锡市锡山区、盐城市盐都区向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接收民族地区劳动力成效好的有关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发放奖补,提高社会机构参与吸纳民族地区劳动力的积极性。督促用人单位落实用工主体责任,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参加社会保险;引导企业关心关爱民族地区在苏就业员工,给予周到合理的暖心照顾。


      记者: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那么,江苏省将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马连美: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是江苏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江苏工作的高度重视、巨大关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必将进一步坚定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汇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新时代江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推进”,全面统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制度安排。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明确的重大定位,自觉把江苏省民族工作放在历史方位中思考,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放在江苏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工作全局中推进,加强党的领导,突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组织保障机制、协调配合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框架下,不断推进民族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高水平小康等工作深度融合,做到高位推动、高效落实、高质推进。

      突出“惠民生”,切实夯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协同民族地区搭建更多用工信息监测平台,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擦亮“红石榴就业行动”品牌,以点带面,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规模示范效应。广泛动员江苏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探索双向互动发展新路径。

      聚焦“新使命”,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依托“红石榴家园”等平台阵地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及时挖掘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在江苏省企业、社区、职业学校等“融”得较好、发展顺利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社会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暨“红石榴”系列十大行动,持续推动江苏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本刊记者 许鑫 王怡凡 实习记者 张灵瑞 柯萍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7期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