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福建·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牢记重要嘱托 感悟思想伟力 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发布日期:2023-12-29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并于1997年提出“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的重要要求,为福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认真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贡献福建力量、交出福建答卷。


追寻领袖足迹 探源“窗口”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民族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极富思想性、实践性、前瞻性,具有跨越时空的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与其一脉相承,富有内在的延续性和统一性。

      一是“巩固民族大团结”的政治站位。习近平同志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就对巩固民族大团结进行了深入思考,带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比如,他联系闽东革命历史,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的力量之所以能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保存和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的团结”。他还强调“我们的事业方方面面,千万不能漠视少数民族事业这一重要方面。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在省里工作期间,他提出福建民族工作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农村民族工作,一手抓城市民族工作),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

      二是“共同繁荣富裕”的发展战略。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在《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等文章中,他提出了“共同繁荣富裕”“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推动实施“提升造血功能”“双向开放”(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双向开发”(资源和市场同时开发),树立“市场为主导”的战略思想,并由此确立一条“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战略。他亲自挂钩扶贫福安坂中畲族乡,倾力推动“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等一项项旨在关心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造福工程”,至今广传佳话。他十分注重精神富足,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闽东之光”。在省里工作期间,他提出建设闽宁协作示范村——闽宁村,打造对口帮扶样板。

      三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切实加强党对世纪之交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民族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讲政治、讲大局,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严肃性对待民族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同时,他对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的方法论进行了深刻思考,强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民族工作,要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调查研究,切实为民族地区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使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


传承宝贵财富 彰显“窗口”作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把民族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乡村振兴,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始终把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位,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从1998年开始,持续实施省直单位和经济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经济欠发达民族乡(村)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挂钩联系少数民族村,全省19个民族乡和571个民族村挂钩帮扶实现全覆盖。25年来,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0.28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082个,推动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19年底,全省116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村,11581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提前完成脱贫摘帽。2023年下达中央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4739万元和省级少数民族补助款2500万元,重点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打造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示范乡,在5个民族乡村试点开展“云上民族乡村”建设,7个民族村入选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村。创新开展“三创促三交”训练营活动,吸引新疆、宁夏、台湾等地430个团体和500多名个人报名参加,助力民族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开展“百校同心八闽行”活动,全省百所高校170支实践队1776名青年学子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赴省内外民族地区、民族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联合省农信联社创新推出“民族同心贷”“民族同心卡”等金融服务和产品,完成民族乡村整村授信490个,发放贷款50.7亿元,惠及少数民族群众近5.43万户。

      二是聚焦深度融合,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完善“大统战”“大协同”运行机制,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落地落实。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到城市工作全局,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城市少数民族流动摊点“进店入市”经营。2023年,在闽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近3万人,同比增长15%;烧烤店突破1000家,比疫情期间增加了三成。以福籽同心爱中华集群品牌为牵引,创新实施“青雁计划”,深化闽疆两地青年企业家、乡村致富能人交往交流。创新在闽新疆班、西藏班以及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各族学生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用餐。扎实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文化互融互润、相互尊重,如泉州市坚持推动各族群众一起学习、生活、工作,通过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课堂教学、文博展示、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有形有感有效引导各族群众把“新泉州人”作为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是聚焦文化浸润,打造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窗口。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每年3月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福籽同心爱中华”主题展,涌现出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福建省宇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创作《畲嫂》《那山那海》《闽宁情》《山海情》等一批展示民族精神的优质剧目,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深化“五个认同”“四个与共”。挖掘畲客文化、闽台文化等,组织编纂《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福建省卷》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福建卷》。主动服务两岸融合发展大局,连续举办10届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文化节、6届各民族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10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5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成立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用好海峡论坛·两岸各民族携手向未来活动平台,与台湾少数民族历届乡镇市区长策进协会签署《两岸民族共好合作框架协议》,发表《两岸民族团结合作宣言》,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闽台研究院,支持台湾各族群众来闽寻根谒祖,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牢记重要嘱托 接续“窗口”建设

      以实现“共同家园、共同富裕、共同进步”为目标,以闽台民族融合发展为特色,结合福建省“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福建样板。

      一是持续建好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化研究阐释、成果运用。不断拓展南岛语族福建祖源地研究,挖掘展示福建民族融合发展的文物古籍和历史事实。发挥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作用,持续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闽台实践基地和两岸民族节庆品牌活动,支持台湾少数民族宗亲来大陆寻根,推动两岸社团组织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促进在文教、产业、经贸、科研等方面深度合作交流。

      二是持续致力共同繁荣富裕。支持民族乡村加大“双向开放”“双向开发”力度,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完善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机制,落实科技帮扶、消费帮扶等举措,支持民族乡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展手工业、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鼓励发展电商等新兴商业模式。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示范乡建设工作,推动省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未来三年安排100亿元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三是持续着力共同团结进步。推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建立福建与新疆、西藏、宁夏等民族地区常态化协作机制,引导和支持受援地少数民族群众来闽就业创业。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按照“均等化、市民化、本地化”的思路,依托社区搭建各民族联谊交流平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帮助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租房租赁等问题,有力有效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体现时代要求、各具特色模式、团结融合发展的示范典型,为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再立新功、再铸辉煌。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2期

文: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王永礼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