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千年一盏 茶香瓷韵——宋代广元窑黑釉兔毫盏小记
发布日期:2025-06-17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的“四般闲事”,又叫“生活四艺”,即焚香、点茶、挂画和插花,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面。

       宋人的雅致生活对精美绝伦的瓷器有着大量需求,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宋代制瓷业打破了自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四川广元窑生产的瓷器品种丰富,善于博采众长,并由此形成独特风貌。

       藏于四川博物院的广元窑黑釉兔毫盏,1983年发现于四川德阳市景福公社。这件兔毫盏釉色均匀,高6.4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4厘米,灰褐瓷胎,微弧腹下收至底,平底无釉,其余通体施以黑釉,釉汁肥厚,盏近底部有聚釉痕,口沿一周为酱黄色。

image.png

宋代广元窑黑釉兔毫盏

       所谓兔毫盏,因盏上的条纹形似兔子身上的皮毛而得名。其形成与建盏胎中的含铁量较多有关,胎中的部分铁质在高温环境下熔入釉中,冷却时就会析出赤铁矿小晶体,呈现出“兔毫”特有的斑纹,有金色、银色和黄色之分。

       作为烧造技艺极高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广元窑黑釉兔毫盏的烧造与宋人“生活四艺”密不可分。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宋人点茶,尤其讲究浮在茶汤上的乳花,用深色茶盏盛放茶羹,更能映衬出洁白乳沫,因此黑釉茶器成为一时之贵。它的烧造与发展,还与广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川兴旺的茶业有着密切联系。

       广元,古称利州,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美誉,是连接巴蜀和中原地区的中心要道。同时,广元也是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也是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之地。而且,当地物质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广元窑的发展以及瓷器的流光溢彩创造了先天优势。南宋时期,各地大量人口涌进巴蜀地区。随着人口迁徙流动带来的南北方制瓷工艺与本土烧造工艺相融合,在广元窑黑釉瓷生产上得到集中体现。此外,广元所处的利州路虽然是四川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但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变成了商贩频繁往来之地,从而推动了瓷器的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

       四川是宋代主要的产茶区,北宋时期的产茶量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56%,南宋时约为62%,仅成都府、利州二路就占54%。宋代的大街小巷,茶肆、茶坊林立,饮茶活动成为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动了茶业生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宋代瓷器业的繁荣。考古资料显示,这一时期黑瓷茶盏的产量急剧增加,尤以广元窑黑釉瓷盏最为典型。

       作为陶瓷烧造工艺与本土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广元窑黑釉兔毫盏不仅反映了宋人点茶、斗茶、饮茶的闲情逸致,也见证了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孙艺 刘舜尧

作者孙艺为四川博物院文博馆员,刘舜尧为四川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员

责编:金向德 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