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慰问团赠给民族地区的纪念徽章
青铜为证,岁月留痕。一枚镌刻着民族团结密码的纪念章,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将人们的目光引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西南边陲。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大团结,自1950年起,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派下去,请上来”的方式,组成中央慰问团前往民族地区慰问,并邀请全国各民族代表前往首都北京和各地参观,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厚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友谊。
1950年6月,中央慰问团开始筹建。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中央决定率先组建西南访问团。出发前,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西南访问团全体同志,亲笔题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条幅,作为礼物送给各族群众。
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西南访问团带着“慰问少数民族、宣传民族政策,向民族同胞征求政策实施意见,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三大任务从北京出发,分3个团前往西康(1955年9月撤销)、云南、贵州三省开展工作。慰问期间,邓小平同志作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报告,指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消除隔阂。
西南访问团历时8个月的访问工作成效显著,密切了党和政府与各民族群众的联系,摸清了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最大限度消除了民族隔阂,改善了民族关系,增强了各民族对新中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派出中央访问团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956年,中央又派出慰问团前往甘孜、凉山等西南民族地区开展慰问活动,转达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走访各族群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等。纪念章便是在这次慰问过程中,中央慰问团赠送给民族地区的重要礼物。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这枚纪念章呈圆形,径3厘米,重10.95克,铜质。其正面上方印有毛主席侧像,下方为天安门广场,左右两侧被麦穗环绕,上方边缘锯齿状象征长城,下方环镌“中央慰问团赠”字样,背面下方印有数字“1956”以示年份。其图案和文字均为金色,底章背景为红色并刻画有放射状线条。
这枚不过方寸的金属徽记,不仅是党的民族工作光辉历程的重要见证,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有力物证。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万佳文
作者为四川博物院文博助理馆员
责编:金向德 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