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边疆地区推进共同富裕、迈向共同现代化提供了“昌吉经验”。其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城市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名单。
产业融合 富民有方
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变电工智能电缆产业园内,数字化布电线车间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特变电工的大容量电池储能、新能源电站智能管理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大国重器”应用于“疆电外送”工程,将清洁能源输向中部地区,点亮万家灯火。昌吉市大力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让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区扎根,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产业链向周边农牧区延伸,带动更多农牧民端稳“产业饭碗”。
位于昌吉市榆树沟镇的华西种业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万亩良田被“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覆盖,农业生产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田”的转变,玉米单产提高10%,周边农户每亩增收200元。“昌吉市在6.8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全面使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蝶变。”昌吉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君伟介绍。
产业融合,富民兴村。2024年,14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催生了75个产业项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35元,年增长率达8%,连续三年跻身西部百强县市,书写了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的共富答卷。
治理增效 互嵌共融
以“和合昌吉”冠名法务中心,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关联行业有效聚合,汇集人大、政协、乡镇街道、行政机关等调解力量,形成法务聚集中心地带,建成新疆首家由市委成立,市信访联席会议负责,司法、行政、社会组织等多部门联动,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的法务中心,逐步构建完善、稳固、系统的法律服务生态圈,助推昌吉市高质量发展。
在“吉事通”政务平台上,40项高频服务实现“掌上可办”,群众满意率超92%。29项“兵地通办”社保服务,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数字技术融入基层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投资4700万元打造的新型基础设施市政智能化改造项目,推动城市管理从“人力驱动”转向“数据智能”。
351个互嵌式小区里,抓饭与饺子的香味交织,各族群众在“文化大集”的舞台上和谐共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游人如织。千场群众性宣讲、万名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让“五个认同”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互嵌式居住格局生动展现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美好图景,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缩影。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曾经污水横流,而今美丽盎然。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昌吉市空气质量改善率在全国339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1位,这份“美丽答卷”的背后,是一项项生态工程的落地——
北疆首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易事特30万千瓦光伏项目开工建设,特变电工碳足迹智控装置等23个新产品通过国家鉴定,蓝山屯河全生物降解地膜等6大新产品研发上市,32429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4446 辆新能源汽车上路,6000亩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
“绿水青山”正在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硫磺沟镇,牧民阿达力·赛力克当上了生态管护员,山林成了他的“新牧场”,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6万元。索尔巴斯陶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启动,昌吉州首个五星级酒店建国饭店开业迎宾。以努尔加滑雪场、庭州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冰雪经济”持续升温,旅游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昌吉市2024年接待游客1566.7万人次,实现收入112亿元。围绕“双碳”战略,昌吉市持续与光伏、算力投资企业对接洽谈,加快构建和打造昌吉百万光伏基地新能源产业体系。
文化交融 美美与共
老城区,新活力。夜幕下的昌吉小吃街灯火通明,九碗三行子、纳仁、发尔合芬等美食香飘四溢,这里不仅保留着清代粮仓、民国商号等历史建筑,还引入光影秀、文创市集等新业态,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客厅”。
文化惠民更是春风拂面。阿什里乡骨雕非遗传承人对山·努尔夏尔甫的工作室里,学徒们用现代工艺复刻草原游牧文化;皮影戏《乌鸦与狐狸》登上全国舞台,锡伯族贝伦舞通过短视频走红网络;317场“千回西域 爱尚昌吉”演出惠及30万群众,17个“石榴籽”文化广场成为各族群众情感交流的舞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昌吉市文化馆、图书馆组织非遗传承人为近2000名师生带来了生动有趣的非遗体验。
从“村BA”的精彩比拼到万人马拉松的激情开跑,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农村电商服务站,昌吉市用文化浸润人心,以民声凝聚共识,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为“共同现代化”留下温暖注脚。
丝路驿站 活力新城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昌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刻回答“现代化为了谁”“实现现代化依靠谁”这个时代之问,推动智慧物流加快发展,建成全疆最大的电动重卡零碳智慧物流园;九洲恒昌入选首批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中疆物流货运基地成为全疆唯一同时设立氧化铝、工业硅、多晶硅交割库的物流园;新疆汇通“骆驼智运”项目荣获全国商贸流通赛道二等奖,陆港物流园成为昌吉州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昌吉智算分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落地建设,全州首个智算中心揭牌运营,全市算力规模达5000P,投运算力规模居全疆第一;新建5G基站156个,实现城区5G网络全覆盖……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新征程上,昌吉市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产业协同发展中凝聚共富合力,在文化交融互鉴中筑牢团结根基,在民生共建共享中书写共同现代化壮美篇章。”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李长江信心满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5期
文:宋良壁
作者为昌吉回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
责编:王怡凡 游欢(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