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以教育之笔 谱团结新篇——内蒙古自治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发布日期:2025-10-13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坚决走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方阵”。


高位推动“铸牢”宣教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部署要求,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扎实做好社会宣传教育。

      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就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部署,要求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方法,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

      自治区民委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能职责,制定印发《关于全区民委系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举措》,从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国民教育、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 6 个方面,对全区民委系统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进行了部署。


深入开展“铸牢”干部教育和党员教育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纳入“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等培训行动 ;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课程及培训内容比重不低于每学期总课时的 20%。

      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理论政策培训,加强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抓好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教材和现场教学点建设,切实提升党员干部培训质量。

      2024年全区民委系统线上线下培训10万余人次,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深入开展“铸牢”国民教育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及自治区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条例》等, 构建大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有机衔接的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精心开展专题教育,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2024 年,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组织召开 2 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教材推广使用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使用《概论》教材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各高校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 400 余场,参加教师 5000 余人次。围绕《概论》教材打造全套教学资源库,制作6 类183份资源,搭建共建共享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央厨房”。全区统战和民委系统、各有关高校共征订《概论》教材13.98 万册,实现了全区统战、民委干部,民委兼职委员、联络员,以及有关高校起始年级师生全覆盖。

      充分发挥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宣讲团宣讲、“两月一周”宣传、“石榴籽 e 起来——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等活动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专题培训、主题党日、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学习《概论》教材 3 万余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220 余万人次。下发通知推动全区各高校持续关注“道中华”平台,鼓励师生通过注册使用“道中华”融媒体平台,学习《概论》大讲堂内容。


深入开展“铸牢”社会教育

      分众化、精准化面向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基层行主题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联合印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工作方案,各盟市、旗县分别制定宣讲工作方案,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宣讲活动取得实际成效。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宣讲工作在各个层面得到有效落实。2024 年全区累计开展线上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 8249 场次,受众 91.43 万人次。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民委联合印发《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2023—2027 年)》,对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作出部署。立足自治区实际,分类建设文化博物类、革命纪念类、示范创建类等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基地,充分考虑区域、行业、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历史人文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建成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全域覆盖、全民教育的教育实践体系。全区各地扬长补短,完善功能,形成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互补格局。

      推动各类基地教育实践活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创新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程度地增强其辐射性和影响力。制定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测评考核指标(试行)》,为围绕工作主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设“云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云看展”、“云展播”、“云博物”、“云讲座”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加快推进“互联网 + 民族团结”行动,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2024 年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全社会线上线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1万余场次,受众 4000 万余人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责编:金向德

助理编辑: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24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12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11,5813086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801@sina.com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