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山河圣地·统战力量—渭南同心系统工程”品牌建设提升年为总揽,突出“抓基础、促规范、强品牌”工作思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解决人心向背问题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召开市委常委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建立责任落实体系,切实把民族工作的思想认识、服务行动统一到推动渭南高质量发展上来。坚持完善省市县三级协调贯通机制和“走出去”与“请进来”联动机制,畅通民族工作渠道,不断提升工作“时度效”。
坚持把系统观念原则运用于民族工作,注重把握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引导各族群众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组织、人才、资源优势,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各民族共同致富开展工作,先后争取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补助资金700多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农田灌溉、道路硬化等项目40余个。组织企业参加中阿博览会、西洽会等,联系衔接推介企业,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聚焦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守正创新建立聚能群、制度群、基地群“三大集群”,群策群力开展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活动。分层分级建立统战各领域代表人士、人才数据库,扎实开展普查和调研,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打造“同心渭南 石榴花开”民族工作品牌,扎实开展专项工作周活动,坚持每周一部署、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创新渭南民族工作发展新路径。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激发民族工作活力。
陕西省渭南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活动
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政策机遇,加强与民族地区交流,在产业振兴、行业发展、创业就业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突出规范化建设,现场观摩推进,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强化统筹协调,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制度,举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持续提升基层民族工作干部能力水平,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张辉
作者为陕西省渭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