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三交”故事
相融共促 团结和美——黑龙江省北安市打造互嵌式发展样板
发布日期:2025-09-30

      近年来,黑龙江省北安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为抓手,从政治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交融、生态协同等六个维度发力,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打造互嵌式发展“北安样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党建引领,凝聚共识。坚持高位统筹推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实施思想铸魂工程。创建“薪火北安党旗红”党建品牌,丰富“1+7+N”党建品牌矩阵,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民族工作效能,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生动局面。确保制度落细落实。领导干部带头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项目建设现场调查研究,推动一批制约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细落实。

      产业协同,共富共荣。打造产业集群。打造“米豆乳肉糖”百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突破25亿斤,获批全国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国绿色大豆高产高效示范县。创新实施玉米水肥一体化试点,产量提升17.6%,实现亩产吨粮目标。科技引领振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壮大“2+1”主导产业,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2024年度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71家、企业674家,新增规上企业5家、限上企业8家。深化区域协作。做深垦地合作,实现托管服务118万亩,占集体土地69.5%,形成区域一体融合发展新典范。推进企地合作,深化“风光火储一体化”试点,加快建设华电北安20万千瓦风电和共享储能项目、三峡北安30万千瓦风电和10万千瓦光伏项目。依托“延安—北安”区域协作纽带,深化与途经省市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构建跨区域产业合作网络。推进民族乡村直播基地等新业态发展,以电商经济促进资源互通。

      治理创新,共建共居。空间嵌入。完善“农业+工业+跨区域融合”的“三链融合”机制,构建“三维互嵌”体系,发挥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混居楼栋、混合编组、混班教学、混岗就业、混合活动等举措推动社会结构深度融合,推进“五混居”模式空间互嵌。高效服务。将民族事务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依托“四所一庭一中心”多元调处机制,实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实现多元协同共治,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高标准打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各类“微治理”模式。复制推广“说议办评”工作法,有效解决城市管理、民生事务、物业住建等各族群众关切难题。志愿联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族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全市志愿服务组织207个,志愿者4.7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次。

      民生保障,增进福祉。教育提质。推进乌裕尔幼儿园、北安市第八中学校等学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学位供给,北安一中高考特招上线率75.2%,稳居黑龙江省第一方阵。医疗升级。创新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黑龙江省率先完成医共体“二十大中心”标准化建设,并入列全国县级医院三百强标杆医院。保障健全。优化“石榴籽服务中心”功能,集成社保、就业等民生服务事项,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服务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化。升级改造北安市中心敬老院,全面加强智慧养老建设,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精神相依,共绘家园。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由黑龙江省委旧址陈列馆、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等组成的全国县级唯一的红色博物馆群,成为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化拓展“从延安到北安”红色品牌,持续促进东西部交往交流。非遗创新赋能。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从延安到北安》、非遗木雕《红色印记》等百余部(件)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化为抓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节庆品牌。连续7年举办主星朝鲜族初伏节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农民丰收节、新春文化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围绕节日文化在新媒体平台推出相关融媒产品。

北安市祥和公园.jpg

黑龙江省北安市祥和公园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屏障。乌裕尔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位列全国县级城市第一档次。实施通北、赵光引水工程,提标提速净水厂二期和供热设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中水回用项目等一批民生工程。绿色产业转型。打造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市,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355.55万亩,认证标识143个。域内空气优良率逐年提高,水质高于国家考核标准,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市。深化能源与技术协作,建设绿色能源走廊,推进清洁生产与产业升级,推动生态资源优化配置。改善城乡环境。完成两季补植工作绿化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达到173万平方米,持续扮靓城市颜值。以红星特色村、东丰示范村、建革产业专业村为引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邹文海

作者为黑龙江省北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杨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24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12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11,5813086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801@sina.com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