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4700多米的西藏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如今的磁石乡,被评为阿里地区首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获得“自治区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全乡发展起15个产业项目,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愈发坚定。
磁石乡的变化,离不开民族团结的助力。近年来,全乡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阿里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年筑基、两年提升、三年巩固”的总要求,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行动的落脚点,以“三项举措”为抓手,推进全乡干部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磁石乡举办“四讲四爱”活动总结会
坚持思想先行 构筑民族团结精神家园
磁石乡坚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运用理论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乡在机关干部中开展“学民族政策法、做团结带头人”活动,在驻村干部中开展“送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村入户”活动,在学校师生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文艺活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覆盖。目前,“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已成为每个磁石乡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磁石乡把机关“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村居“五好家庭”“文明户”、学校“三好学生”“优秀教师”等评选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把民族团结思想和行动自觉作为评选的首要条件,注重用先进感召和鼓舞人。乡村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开展“结对交友”活动,带头做好民族团结表率,引导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创新载体 实现民族团结全面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磁石乡坚持以“藏西先锋、红色阿里”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确保民族工作取得实效。
“党建统乡”,夯实群众基础。磁石乡结合实际,实施“党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自身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平安团结磁石建设”八大工程,形成党建统领全乡各项工作的大格局。每月开展一次为行动不便党员“送教上门”活动,每个行政村每月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形成“六个一”工作法,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生态立乡”,建设美丽家园。近年来,磁石乡确立了“党建统乡、生态磁石”的发展思路。全乡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各族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不再单纯以牲畜多为荣,草场超负荷承载现象全部消除。同时,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的乡村环境整治工程,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的目标,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生态“蛋糕”,全乡有1178人实现生态就业。
“脱贫强乡”,促进和谐幸福。作为措勤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磁石乡立足4个行政村资源优势,大兴产业脱贫之路。近几年来,磁石乡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孵化培育产业项目15个,建立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263户贫困户962人基本实现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民,基本实现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就业和稳定增收。
坚持实践引领 推动民族团结纵深发展
开展“四进”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机关、进村居、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把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同频共振,落地生根。
发挥宣传导向作用。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围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充分利用辖区广告屏幕、微信公众号、横幅标语等,做到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发挥服务保障作用。针对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的特点,磁石乡积极做好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在乡驻地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站,动态发布民族政策、就业信息等,开展法律援助,实施权益维护,让外来人员真正享受与本地群众同等的服务,获得满满的归宿感和幸福感。
(责编 龙慧蕊)
制作:李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