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道中华 |为什么“羊”“大”为美?从几个字,秒懂汉字的奥秘
发布日期:2022-12-01

微信图片_20221106141017.jpg


《说文解字》曰:“美,甘也。”


中国古人为什么用“羊”字和“大”字组合起来表示美?因为在古代,为人们提供肉食的动物来源主要是六畜,也就是马、牛、羊、猪、犬、鸡。羊是六畜之一,是古人主要的肉食来源。如果某只羊长得比较肥大,在古人眼里,这就是美的表现。


640.jpg

640 (1).jpg


从“美”字的造字思维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们是中国古人对于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反映,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静态美


在汉字原创之初,文和字并不是一回事:独体的字一般称为文,合体的字才能称为字。人们把独体的汉字称为“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组合的汉字称为“字”,文和字合称为文字。

640 (2).jpg



比如“人”字,在原创之初“人”字是一个象形字。从它的甲骨文字形1_副本.jpg来看,“人”字就像一个侧面而立的人,所以“人”字表示人。古人的这种造字思维,现代人称之为“象思维”。也就是说,每一个象形字(也就是文)都有一个相应的具体对象。


比如“象”字,它的甲骨文字形2.jpg看上去就像一只大象,整个字形突出的是大象的长鼻子,所以“象”字表示大象。


从“人”字和“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每一个象形字其实就是一幅简笔画,体现出汉字的静态美。


动态美


上述“文”的表达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无法用一个独体的“文”来表达相对复杂的意思,必须借助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在一起来表达。


比如表示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用“人”字来表达。如果要表示两个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要把两个“人”字放在一起。但当两个“人”字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从”字。


640 (3).jpg


“从”字的甲骨文字形3.jpg,是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人”在前面,另外一个“人”在后面。所以“从”字表示跟从、随从。“从”字虽然是一个合体字,但这个合体字看上去却像一幅动态的画,体现出汉字的动态之美。


智慧美


再将两个“人”字重新排列,一左一右,成了“比”字。“比”字的甲骨文字形4.jpg是由两个“人”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人”站在左边,另一个“人”站在右边。“比”字看上去也像一幅画,是一种美的艺术。


640 (8).jpg

既然这两个人能比肩而立,说明他们有着共同之处。如何表现呢?聪明的古人在两人之间画一条线,成了“并”字。


“并”字的甲骨文字形是5.jpg,比“比”字多出了一横,这多出来的一横就表示两个人的共同之处。这种造字思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美。


640 (4).jpg


在古代,不仅“人”字,“大”字也可以用来表示人。从字形上看,“大”字的甲骨文字形6.jpg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分开双腿站立的形象,这个字形同样是一幅画。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字是一个人侧面而立的形象,“大”字是一个人正面直立的形象,这两种字形其实是中国古人从不同的视觉角度来描述人的形象。


640 (5).jpg



如果一个人处于站立的状态,古人就通过在“大”字下面加一横的方式来表示,这是 “立”字。我们来看“立”字的甲骨文字形7.jpg,这一横表示地面,人站在地面上,这就是“立”字所要表达的意思。


如果把两个站立的人并排放在一起,是“竝”字,甲骨文字形是8.jpg。这个“竝”字也是“并”字的异体字。“并”字的这两个甲骨文字形(9.jpg8.jpg)是古人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与人有关:一个与侧立的人有关,一个与直立的人有关。


640 (6).jpg


从字形上看,“从”“比”“并”这三个字的甲骨文字形(11.jpg12.jpg13.jpg)里面都有两个人。这两个人在排列的时候,他们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个人转一个方向,两个人就变成了背对背的“北”(14.jpg)字。


640 (7).jpg


在原创之初,“北”字并不是指方向,而是表示人的背。只不过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来的字数量不多,这就导致经常出现字不够用的情况,古人便想出借字的办法,借走“北”字表示北方的“北”。在古汉语里面,借字这种做法叫作假借或者通假。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有“背阴向阳”的说法,造房子的时候,人们大多选择坐北朝南的方位。所以,原本表示背的“北”字,就被借去表示 “北”的方向了。


当一个汉字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时,人们理解时容易出现误解。比如“败北”这个词,并不是指人们打了败仗之后就向北方逃跑,而是指人们转过背来逃跑。


如何避免这种理解上的分歧和误解呢?古人又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在“北”字的下面增加一个“肉”字。“肉”字与人体有关,于是一个新的汉字――“背”字就被创造出来了。当字形从大篆向小篆演化的时候,“肉”字和“月”字的字形趋同,“肉”字演变成了“月”字,所以就有了“背”字。在原创的基础进行创新,这种造字思维再一次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640 (10).jpg


根据某个字的本义,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意思。还举“背”字为例,原本只是单纯地用来表达人体的背部。但是在引申之后,“背”字就可以用来表示相反的方向。比如在“背道而驰”这个词里面,“背”字就表示相反的方向。从相反的方向这个意思,“背”字又进一步引申为违反的意思,因而有了“违背”“背离”等词语。

此外,汉字还有一字多音的现象。比如“背”字,除了读作bèi,表示背部之外,它还可以读作bēi,表示人用背去驮东西,背负的意思。


境界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通过“人”字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表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示。比如“仁”字,从字形上看,它是由“人”和“二”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表示两个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说文解字》说:“仁,亲也。”接着又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拓展到邻里、社会,这种亲密关系(也就是“仁”)就上升为一种社会伦理,成为一种道德规范。这种造字方式体现出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境界之美。


640 (11).jpg

640 (12).jpg



另外,一些汉字的字形变化还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比如“窑”字,从字形上看,它的繁体字形“窯”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上面是“穴”字,下面是“羔”字;后来“窯”字又演化成了“窰”字,“窰”字上面依然是“穴”字,中间部分由“羔”字变成了“肉”字,下面增加了一个“缶”字;发展到最后,人们干脆省去了中间的“肉”字,只保留了上面的“穴”字和下面是“缶”字,成了“窑”字。从“窯”到“窰”再到“窑”,这个字形的演化过程说明古人在烧窑前,必须以羊羔来祭祀窑神。发展到“窑”字的时候,字形里面既没有“羔”字,也没有“肉”字,说明人们烧窑已经不再祭祀窑神了,而是依赖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了。


还有一些同源字词。比如“分”“判”“半”“叛”“班”“副”“剖”“别”这几个字在古代读音是相同或者是相近的,意思也相关,都与“分”有关:“分”字表示用刀把物体分开,《说文解字》所说:“分,别也。” “判,分也。”“半,物中分也。”“班,分瑞玉。”“副,判也。”“剖,判也。”“别,分解也。”

……

中国的汉字之美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中慢慢去领略、去感受。



作者简介:


640 (13).jpg

尹红卿,北京华夏明德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学国学网总编。潜心研究国学20年,曾受“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的邀请,参加“名家导读”活动。视频课程:《易经入门·基础篇》《易经入门·易传篇》《易经入门·上经篇》《易经入门·下经篇》《汉字里的秘密》,出版作品《给孩子的汉字思维》。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作者:尹红卿

编辑: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