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刚柔相济 昂扬向上——从《张黑女墓志》看魏碑书法
发布日期:2024-01-31

(12)张黑女墓志拓片.png

张黑女墓志拓片

       许多喜爱、研习书法的人,都对蜚声书林的魏碑碑帖珍品《张黑女墓志》印象深刻。此碑帖方圆兼备的用笔、颇含隶意的面貌以及扁方灵动的结体,洋溢出峻宕朴茂、韵格高古、典雅蕴藉、沉稳缜密的气度,洒脱之处尽显刚劲,刚劲当中又不乏柔美,既蕴含北魏之神韵,又隐现唐楷的法度,被清代后期书家誉为魏碑当中的隽品。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人民币上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采用的正是“张黑女体”。

       《张黑女墓志》,原名《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清人为避讳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便以字“黑(hè)女(rǔ)”代名,又称《张元墓志》。它出土于今山西运城的永济市,时间不详,原碑石早已亡佚。墓志为楷书,文12行,每行20字, 共367字,记录了北魏南阳太守张玄的家世与生平,为北魏节闵帝元恭普泰元年(531年)所刻。

       据拓本题跋资料考证,此碑帖为原石原拓、独一无二的明代本,清代著名书家何绍基于道光五年(1825年)在山东济南历下书市偶然购得。经其剪裱复制,这一魏碑珍品孤本终以崭新面目呈现于世人面前。何绍基之后,裱本先后还有晚清金石巨擘陈介祺、崇恩、包世臣、吴式芬、许瀚、张穆等10人题跋。又据相关资料证实,民国时期拓本由清后期金石书画收藏鉴定家、美学理论家秦祖永之孙秦文锦收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魏兴清显 创新求变的艺术使命

       魏碑也叫“北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百年间各种石刻、碑版上书法作品的总称。南北朝时期,正是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加之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人们将其称为“魏楷”。魏楷和晋代楷书、唐代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

       也就是说,魏晋之际已出现了如钟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等较成熟的楷书作品,但随着大批西晋文人士子南渡,当时的书法艺术也逐渐形成了南北不同的书风。风气疏放、崇尚玄学的南派,更推崇王羲之,尤其是自三国曹魏兴起的禁碑令持续不辍,所以多以书牍见称。北派虽然传承钟繇、卫瓘、索靖的遗法,但由钟繇和王羲之实践完成的由隶变楷的成果,北方书家们并没有完全继承。他们的书风,更多的是遵循原来民间书法发展轨迹,甚至直接从汉魏时期的隶书演变而来,又多以石碑、墓志铭、摩崖、造像记等碑版见称,遂演变出与南朝大异其趣的“魏碑”。但这些书写和镌刻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都具有很突出的艺术特色,那就是崇尚自然天趣,这成为了魏碑书法艺术的主要体现形式。

       就现存北朝碑刻来看,大多是民间无名氏书家的作品,呈现出一种上承汉隶、下开唐楷、风格多样的过渡书体。清代书论家刘熙载认为“南书温雅,北书雄健”,足以与商周之甲骨、先秦之钟鼎、秦之小篆、汉之隶书、晋之行书相媲美。

       然而,自唐初以降,魏碑书体却一度遭受冷落。首先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南帖王羲之书体的推崇,主导了唐代书风的主流。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虽然让唐楷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但日渐严谨的法度又让楷书逐渐丧失本该涌动其间的生机,更难获得创造性的突破,连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也只能别出心裁地在行书和草书创作上寻求突破。其次是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先后对董其昌和赵孟頫书体的推崇,使得帖学软弱的气质被日渐放大。再加上明代肇始的“台阁体”和清代“馆阁体”对整体书风个性化的影响,致使书法艺术走到了必须变革图新的地步。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一些文人学者出于证经补史之目的,在对前代遗刻文献百般搜求的时候,注意到碑刻字画的工妙,由此发掘出南北朝碑刻与“二王”书风完全不同的审美趣味——用笔飞动、姿态变幻、不衫不履而又真淳古意的“古拙”,并由此肇始碑学审美倾向。直至清代中叶,阮元在《北碑南帖论》和《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南帖北碑”的说法,魏碑才得以重新受到关注。此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南北朝碑刻给予“十美”的赞誉:“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至此,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到一个碑帖激荡、神采飞扬、生机勃勃、视野开阔的新时代。《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石门铭》《张黑女墓志》以及云峰山的《郑文公碑》等刻石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代表性书家有索靖、崔悦、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等。


集萃魏碑 碑帖融合的无限魅力

       《张黑女墓志》之所以能够从诸多石刻作品当中脱颖而出,实得力于何绍基对它的发现和大力推广。他曾高度评价说:“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正是何绍基的极力推崇,引起当时书家学人对《张黑女墓志》的关注。清代碑学代表人物包世臣曾评价说它“骏利如《隽修罗》,圆折如《朱君山》,疏朗如《张猛龙》,静密如《敬显隽》”。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肯定《张黑女墓志》雄强无匹,质峻偏宕之宗,如骏马越涧,偏面嚅嘶,出于汉《子游残碑》,列为“精品下”,称誉甚高。再加上后世书家学者对该帖的追捧,终使《张黑女墓志》成为魏碑当中最负盛名的拱璧与圭臬,被当作北魏诸碑刻中出规入矩的最佳书法范本之一。

       对此,梁启超曾下工夫研习,颇有心得。近人沈曾植评价说:“笔意风气,略与《刘玉》《皇甫鳞》相近,溯其渊源,盖中岳、北岳二《灵庙碑》之苗裔。” 当代书家欧阳中石在谈到此帖的临习技巧时,也深有体会,“如用大笔少墨,从容斟酌,轻轻点画,便极易得其面目”。《书法书体美初探》作者郁建伟这样评述道:“北碑的总体风格粗犷豪放、质朴浑厚,多天然、少装饰,多放纵、少收敛。像《张玄墓志》这样用笔精巧、结字谨严的作品极少。”

       由此可知,《张黑女墓志》“用笔方圆结合,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的特点,也应该是除了“峻富而质直的气息,布白分间的那种栉比鳞次的映带的气息”之外,为何绍基最为看重、极力推崇的精魂所在。正是由于何绍基等人的推动,使书法风尚终归碑帖融合的正确道路。而“张黑女体”以魏碑代表作的面貌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上演的民族大融合,同时也是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期

文:李云峰

作者为山西运城市作家协会原主席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