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构建“四个体系” 深化学校“铸牢”教育
发布日期:2025-06-09

       近年来,重庆市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资源优势,构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政策体系、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和支持体系,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坚持系统思维 构建立体化政策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重庆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民宗委等部门倾力打造“渝见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品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过程,推动各地各校将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重点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任务引领。重庆市教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意见》,明确贯通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体化教育目标,将规范课程教材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教育实践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生态等五大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全面构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和长效育人机制。

       强化评价引领。重庆市委、市政府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专项目标任务,每季度跟踪督办完成情况。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将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区域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落实。


坚持课程赋能 构建规范化教学体系

       开设专题课程。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全覆盖用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组织遴选46节配套示范课视频。推广重庆西藏中学“和泽课堂”经验,用好学生身边可知可感的生动案例和历史事例,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切实增强理论说服力、实践引领力和课程感染力。

       落实融入课程。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计划,组织700余位大中小学教师开展学科融入研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特点,开发398节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样板课”资源,引导大中小学教师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中。

       丰富拓展课程。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和各类团队活动、庆祝活动、纪念活动等,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拓展课程,广泛开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累计命名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类优秀学生社团39个。


坚持项目推动 构建特色化活动体系

       实施品牌化学生交流项目。重庆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市教委、团市委全力打造“石榴花儿向党开”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品牌,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百万学生参加“同心跟党走 巴渝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征文活动和“石榴花开心向党 民族团结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手拉手”结对交流,邀请西藏中小学生来渝参加“石榴籽一家亲”冬夏令营等活动,邀请西藏昌都青少年来渝开展雪域雄鹰计划之“山茶映格桑·友谊润青春”交流研学活动,不断拓展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渠道,让各族青少年在交流中增进友谊、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实施专业化教师培育项目。重庆市教委在“市培计划”中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每年对100名教师开展专题培训,加快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和统编三科(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培训内容,超过5万名教师接受培训。

       实施组团式教育援藏项目。遴选200名优秀教师赴西藏昌都开展组团式教育援藏,3年一轮选派优秀干部教师组团式帮扶昌都第一高级中学。建立渝昌教研工作坊,开展教研活动400余次。每年组织昌都干部教师来渝跟岗研修,累计接收学员100名。组织重庆6所学校和昌都学校结对发展,组织重庆10所职业院校与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共建专业示范点和实训基地10个,助力昌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资源汇聚 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

       组建教学指导团队。重庆市教委遴选30名专家组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专家委员会,对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全覆盖开展实践指导、决策咨询、教师培训、监测评估、科学普及。在重庆民族地区中小学设立9所新课程实施样本校(示范校)、6个教研工作坊,建立5个校本教研基地、3个课程创新基地,立项37门精品选修课程,以专业化教研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共建专项科研队伍。重庆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民宗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命名西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等5个研究机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优选11位专家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家库,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创建实践基地集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内容,推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民族技艺传承创新中心等12个单位入选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发挥重庆西藏中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重庆市民族实验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等作用,开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思政课,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撒播在各族孩子们心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责编:金向德 游欢(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