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春节联欢会、趣味运动会、秧歌汇演、“小小石榴籽”讲解员公益培训班……今年春节期间,甘肃省和政县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浓厚氛围。
这是甘肃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行动的生动缩影。2024年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创新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延伸拓展“7+N进”活动,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持续推动创建工作增点延链、增量扩面、增效提质。
同向发力 示范引领
河西走廊五市深化拓展“走廊石榴红”特色品牌,组织开展“强基固根本、旅游促交融、同心共筑梦”系列活动,强化协作联动,凝聚共建合力,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嘉峪关市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立足河西走廊历史传统、人文特点,高质量举办河西走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验交流会。把民族工作嵌入社区“互联共转”“红色物业”“社区管家”等行动,持续打造以关城景区、方特丝路神画景区等为代表的“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基地,不断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丝路信使”民族团结进步发展联盟互学互鉴、“四省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共建、甘青新内蒙古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各民族共同富裕联创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讲解员大赛……酒泉市精心组织各类特色活动,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升级版”。
张掖市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教育基地等11个宣传教育实体,设计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LOGO和吉祥物IP形象,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习载体。聚焦肃南70周年县庆,出台46项政策支持措施,通过基础联通、项目联建、产业联动等方式,着力打造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肃南样板”。
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就业增收致富”互融共促,金昌市牵头组织“红石榴”访企拓岗交流活动,举办甘青新内蒙古四省(区)八市(州盟)“红石榴”就业招聘会,邀请近200家用人企业(单位)参加,提供岗位3.24万个,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见实见效。
武威市举办“月出凉州·武威诗会”“万人吟诵凉州词”等优秀节目展演活动,全面展示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鲜明地域特色。开展“就业援助月”和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服务系列活动,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36万人,新引进落地企业4家,完成消费帮扶1.15亿元,努力促进各族群众稳定就业。
同心协力 争先进位
陇东陇南四市聚力打造“石榴花开陇东陇南”品牌,协同开展“学习培训夯基铸魂、互鉴交流赶超进位、始祖文化构筑家园”系列活动,推动联创共建全面提效升级。
公祭伏羲大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平台。2024年6月,天水市邀请全国56个民族代表参加公祭伏羲大典,不断增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群众“同根同祖同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天水市依托片区丰富的农耕文化、陇蜀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牵头组织主题研讨等活动。借助“天水麻辣烫”火爆全网契机,组织开展“麻辣烫热·民族风炫·石榴花红”特色文艺展演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用一碗碗麻辣烫热情迎接全国各地游客。
平凉市协调推动9个民族乡所有行政村实现硬化路、动力电全覆盖,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实施崆峒区寨河乡鄢铺村肉牛养殖小区、华亭市山寨乡街区提升改造等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项目25个,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陇南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组织开展“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系列活动。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红”孵化工程,选树17名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网红”及形象代言人。同时,与合肥、汉中、南充、达州、巴中、武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等签订交往交流交融协议,推动民族工作跨区域协同联动。
庆阳市在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提升项目,有力推动四川凉山、宁夏西海固等地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融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融入第19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举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产品征集展陈活动,设计制作《同心锁》《石榴枕》等香包、陇绣作品,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同频助力 创新推进
参观博物馆、游览海洋馆、同上一堂课……2024年5月,一场以“洮黄石榴籽·齐心助重建”为主题的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在兰州举行。几天时间里,来自积石山地震灾区的40余名各族青少年在这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朋友,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近年来,沿洮沿黄五市州和兰州新区着力“洮黄石榴籽”特色品牌打造,加力主推“凝心共铸魂、同心促发展、齐心助重建”三大系列活动,全力推动散杂居地区与民族地区协调联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定西市切实扛牢责任,组织开展互嵌式发展观摩交流、“百企积石行”等活动。在助推积石山县灾后重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示范村建设方面,筛选确定16项帮办实事需求清单,采取“线下专场招聘+线上直播带岗”的方式,组织46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53个,签订项目投资和农产品购销协议26项5亿余元。
聚焦打造特色品牌,兰州市深化拓展红古区“跨省联创”、西固区“地企联创”、安宁区“校地联创”创建品牌,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甘南藏族自治州推进“大夏河沿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白龙江流域两省九县区民族团结进步深化带”品牌提升行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样板区。
围绕互嵌式发展,白银市开展“三乡七村”互嵌式协同发展连片示范创建,培育“红石榴”互嵌式社区环境示范点12个;临夏回族自治州组织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257批6.6万人次,提升打造39个互嵌式发展示范点;兰州新区推广“邻聚力·共享家”互嵌式社区工作经验,打造彩虹城、新康村等一批互嵌式发展样板,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马颖
作者为甘肃日报记者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