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市的巴克图口岸拥有260多年通商历史,是全区重要的陆路口岸之一。
近年来,塔城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边民互市“稳边固边、兴边富民”作用,以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助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取得显著成效。
以贸易转型搭建互市新平台。2018年8月,巴克图口岸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发展试点口岸。2019年6月,塔城市巴克图中哈边民互市正式运营,标志着当地边贸发展进入新阶段。塔城市以丝路文化商品城为主体,大力建设边民互市配套基础设施,为边民互市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边民和商户参与其中,当年就接待市民及游客近20万人次,参与交易边民2000余人,完成总贸易额1.33亿元,其在促进边境贸易和区域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初显。“通道经济”升级为“口岸经济”,“边陲末梢”蝶变成开放前沿,2024年,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进口货物量达13.9万吨,同比增长39.4%。
以模式创新激发互市新活力。2022年9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治区首单落地加工“整进整出”业务在巴克图口岸完成,成为互市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过去,边民互市存在小而散、信息化水平低、落地加工少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如今,借助手机APP集中申报和“整进整出”模式进口,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边民从过去的个人分散经营,逐步转变为互助组、合作社抱团经营。截至2024年,边民合作社增至23家。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边民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也使得互市贸易更具规模效应、更加规范,为边民互市注入强大活力。
以增收致富共享互市新成果。国家给予边民每人每天8000元以下购买进口商品的额度,并且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优惠政策,为边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大家将进口的原材料卖给加工企业,全体467位社员平均每人年赚3500-4500元。”塔城市源盛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表示。如今,越来越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涌现,边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切实感受到兴边富民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了对团结奋斗迈向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对建设边疆的积极性。
以企业发展拓展互市新空间。边民互市政策的实施,也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边民互市政策,每进口1吨油料原材料就能节省200-300元的成本。同时,“整进整出”模式使得每车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费可节约2500元左右。成本优势以及巴克图口岸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许多企业扎根边疆,如塔城润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各级政府帮助支持下,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设备安装、调试到试生产。主要生产的葵花油销往山东、四川、乌鲁木齐等地。企业的不断入驻,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从原料进口、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进一步拓展了边民互市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口岸经济的繁荣。
以探索新路开启互市新征程。塔城市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边民互市+电商”创新发展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调度中心、数据汇总、监控分析等系统,为边民互市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托。通过电商平台,边民互市的商品销售渠道极大拓宽,更多国内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来自边境的特色商品,边民的产品也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设立外币兑换点,为外籍人员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环境,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提升了巴克图口岸在国际边贸中的竞争力,为边民互市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5期
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委统战部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