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下简称“三项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程。5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项计划”现场交流会在吐鲁番市召开,这不仅是对过去三年新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系统部署。三年来,新疆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丰富载体形式,推动形成了新疆与其他省区市、地方与兵团、南疆与北疆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范例。
坚持高位推动 保障“三项计划”见行见效
新疆坚持高位推动,始终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抓手,突出机制保障,不断提升“三项计划”成效。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新局面。
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构建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三项计划”落地见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将实施“三项计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城乡建设布局、援疆工作、文化润疆、促进就业、青年工作等有效衔接,实现一体化推进落实。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工作方案等重要文件,为“三项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坚持创新发展 推动“铸牢”工作走深走实
新疆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在育苗强基、就业融居、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南疆与北疆、兵团与地方、疆内与疆外学校结对共建和中小学生“手拉手”联谊活动,推动区内初中班与新疆高中班办班学校开展“结对共建”。开展研学交流,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自治区各地市积极扩宽各族青少年交流渠道,和田地区首创“政府搭桥+社会参与+双向互访”的青少年学生研学新模式;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创新开展“红石榴·湘吐同研云课堂”,促进两地青少年深度交流。2024年,全区8.6万名中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赴其他省市参观学习、研学交流,规模为历年之最。
新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各族学生练习书法
新疆吐鲁番市实验中学各族学生表演才艺
坚持就业融居,构建互嵌发展工作体系,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居住互嵌方面,在持续推动人口分布格局优化、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基础上,推进互嵌式居住。乌鲁木齐市实现公租房小区各民族互嵌式居住全覆盖,阿勒泰地区采取“插花式”分配公租房,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交往交流交融的机会。社区建设方面,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形成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动全疆32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吐鲁番市高昌区广汇社区打造“石榴籽服务家园”品牌,创新“五微汇五心”工作法,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乐。就业促进方面,完善市场劳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劳务输出工作机制和精准化的岗位供需对接服务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培训,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推动其更好地在城市立足扎根。目前,全疆累计培训各族建筑工匠67.6万人次,新增就业52.1万人。
坚持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促融,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品牌建设,深化价值引领、骨干培训、讲解内容完善、展陈提升、特色资源开发、试点示范等“六项行动”,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融入旅游景区规划,培育15家示范景区、20个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建设国家5A级景区18家。打造精品线路,推动“非遗+旅游”、“演艺+旅游”、“文博+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2024年推出10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2024年全疆接待游客突破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举办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我的阿勒泰》影视热播等活动,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新疆与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天山南北绽放得更加绚丽。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本刊记者 海拉提·木拉提 艾尔肯·艾拜都拉
责编:张昀竹
助理编辑:魏来 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