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地处祖国正北方,这里草原辽阔壮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北疆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乌拉特中旗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功打造“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
“金石交”,寓意各民族的深厚情谊如金石般坚不可摧。该品牌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为灵感源泉,以“非遗为魂、科技为翼、民生为本”为发展理念,聚焦“非遗产业化、产品时尚化、牧民职业化”目标,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产品设计、拓展市场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一条“文化赋魂—设计赋值—产业赋能”的产业振兴路径,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经验。
活用多方资源,创新发展路径。乌拉特中旗积极搭建起“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凝聚“政府、国企、高校、研发中心、行业协会、手工艺人、营销团队”七个主体,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模式,联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机构,获得93件国宝文物数字版权授权。通过纳米雕刻、3D浮雕等现代技术,实现民族手工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校企合作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培养了一批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人才。出版发行图书《敲古击今——乌拉特银器制作技艺》,编辑《黄河故岸阴山下 金石之交在草原》系列图书,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成果。
激发创新活力,丰富品牌内涵。乌拉特中旗指导“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和93件国宝级文物中提取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产品开发上,以“黄河故岸阴山下 金石之交在草原”为核心理念,开发设计包含乌拉特服饰、铜银器、刺绣、玉石镶嵌等9个类型共500余种产品,将民族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实用功能巧妙结合,使其深受各族群众喜爱。2024年举办“金石交”文创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2192件作品参赛,不仅丰富了“金石交”品牌的产品体系,还为品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灵感,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搭建就业平台,实现共创共享。搭建集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就业平台,助力边疆地区各族群众走上共同富裕之路。80多位非遗传承人培养了272名农牧民学徒,带动450多名农牧民、高校毕业生等就业。乌拉特刺绣非遗传承人娜仁高娃通过参与“金石交”品牌产品的制作与推广,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乌拉特刺绣这一传统技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2024年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金石交”品牌的金马吊坠、龙纹摆件等产品斩获一笔200万元的订单,彰显出民族手工业产品强大的市场潜力。其中,“龙腾四海吟盛世”挂件等爆款单品月销售额达6万元。截至目前,“金石交”融创品牌销售额达3200多万元,为边疆农牧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加大品牌推广,开拓广阔市场。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乌拉特中旗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展会,举办推介会,利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2025年3月,在北京举办“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推介会,以“融合、创新、品牌、发展”为主题,倡议成立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汇聚专业设计力量,推动民族手工业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金石交”艺术馆的落成与文化资源数据库的上线,实现了产品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与文旅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通道。同时,完善品牌标准体系,加强品牌管理和保护,严把产品质量关,提升“金石交”融创品牌的美誉度。
3 月 25 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推介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未来,乌拉特中旗将进一步深化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金石交”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相结合,开发具有北疆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旅游线路,让“金石交”品牌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乌日娜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干部
责编:王怡凡
助理编辑: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