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拥抱大湾区 文创再出发——写在中华民族文创馆(深圳)孵化基地落成之际
发布日期:2020-05-11

当民族文化遇见创意深圳


瑶绣手提包、傣族风格笔记本、故宫宫门造型背包……这是中华民族文创馆(深圳)孵化基地开幕仪式暨非遗创新主题展展台的一隅。展厅里人头攒动,来自粤港澳的嘉宾和观众,对展出的文创产品爱不释手,好奇地向设计者了解细节。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格文创产品走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人们不仅可以亲眼见到、摸到,还能将它们带回家……


2019年12月25日,作为深圳第15届“创意十二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创馆(深圳)孵化基地开幕仪式暨非遗创新主题展拉开帷幕。该基地的建立旨在赋能民族文创产业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再造、活态传承,并不断向葡语系国家乃至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释放中华文化引领力。


1.jpg

许鑫/摄


这是深圳在“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驱动下,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的一场探索实践,也是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生动转化。


早在2003年,深圳便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把文化发展摆在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2008年,深圳成为我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设计之都”。2016年,《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正式提出“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2018年,深圳印发实施《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重点提出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提升改造“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任务。2019年8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加强粤港澳数字创意产业合作,支持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引进世界高端创意设计资源。


在文化建设的大势之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势头正旺:废弃工厂变身文化创意园;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等高水平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城市书坊不断提升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仅2018年,深圳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同比增长16.8%,占GDP的比重达10.9%。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深圳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创+”正打破领域边界、因地制宜,在大湾区绽放光芒。


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深圳人的努力。“来了就是深圳人”,是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的真实写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为它奋斗。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深圳56个民族成分齐全,这让深入挖掘、传承各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创产业,培育各民族文创人才成为了深圳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民族文创馆(深圳)孵化基地的落成,是文创产业与民族文化交融的契机。在广东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推动下,孵化基地将通过“文化+民族”的模式,活化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深圳文创产业新的增长极,同时引入澳门中华民族文创馆资源,整合深澳两地跨界跨域力量。这样的新平台,让民族文创企业、非遗传承人和各民族设计师们有了施展才华、交流切磋的新机会。由此,一个个关于逐梦民族文创、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故事也将在这里上演。


“我们要打造具有标示性的文创产品”


深圳龙岗区坂田深澳文化产业园内,施工人员正在做着收尾工作。远远看去,19栋新建成的SOHO式办公楼颇具规模,这里似乎与众多在建的楼盘差别不大,但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创孵化基地所在地,所象征的意义却不同一般。今后,这里将为入驻基地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免费的一站式孵化服务,从设计师们的吃住行到产品的包装销售,都会拥有畅通便捷的渠道。


2.jpg

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向粤港澳嘉宾展示文创产品      许鑫/摄


作为孵化基地的积极促成者,澳门中华民族文创学会理事长丁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近几年,在国家民委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丁潇成立了澳门中华民族文创学会,并积极开展与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黔东南凯里学院的合作,培养少数民族文创人才。


谈起成立孵化基地的初衷,丁潇介绍说:“我国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十分丰富,但市场销路不畅。而全国90%以上的文创设计公司集中在深圳,这里有广阔、开放的市场。在深圳,我们将为民族文创企业和个人提供良好平台,同时用好澳门的市场资源,促进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在中华民族文创馆(深圳)孵化基地开幕式上,广东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肖俊华的发言,某种程度上是对孵化基地成立必要性的总结。他说:“各民族的特色工艺、传统风俗、历史文化等,是我国宝贵的人文财富,也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资源。广东以岭南文化闻名于世,其中就包含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未来广东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将以人才培养和创新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富有民族特色元素的标示性文创产品。”


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以及文化产业化运作的时代背景下,壮族刘三姐、彝族阿诗玛、侗族大歌等都已发展成为文化标示性符号,为人们所熟知。中华民族文创馆孵化基地的“宏愿”不难想见——为民族手工艺人、非遗传承人提供创新创意的前沿性平台,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各民族文化元素,打造更多展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代表性文创产品,在国际市场展现风采,不断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与认同。


“我们要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深圳的文创发展之路,有每一个在深文化传承人的努力。


傣锦,一种流传在云南傣族民间,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手工纺织工艺品。时下,它已经“闯”进了深圳文创市场。


在深圳保税区,记者参观了“晚象牙民族非遗馆”。展馆里除陈列傣族织锦文创产品外,还展示了多个民族的传统非遗手工艺品、服饰、生产工具、乐器,极具特色。


3.jpg


4.jpg

晚象牙傣族文化创意产品展示


晚象牙民族非遗馆的创始人孔丽出生在云南一个多民族家庭,从小受到各民族文化的熏陶,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成为了她生活中“最自然而然的事”。在孔丽和团队的努力下,拥有3000年历史的傣族织锦摇身一变为大受欢迎的文创产品,还开始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合,碰撞出了新火花。“我希望乘着深圳‘双区’建设发展的东风,通过这座非遗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艺,打造民族非遗‘一带一路’文创产品,将民族非遗技艺向粤港澳地区乃至全世界推广。”孔丽说。


在深圳,和孔丽一样,怀有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梦想的人并不少见,蒙古族皮雕工艺推广人高宇就是其中一个。他来自北京,在深圳打拼20年,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和民族文创产业的逐步壮大。目前,高宇和朋友一起开办了述本缘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发蒙古族皮雕工艺文创产品。2019年,由“述本缘”申报的皮雕工艺,入选了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高宇的皮雕工作坊,皮革散发出来的味道让整个工作室充盈着一种怀旧的气息,手工艺人正拿着工具在皮革上细细打磨。“述本缘的寓意是追根溯源,返璞归真。我们希望能够尽一己之力,传承民族非遗文化,传递文化自信,打造文化产业。”高宇如是说。


相关数据显示,深圳目前已经拥有非遗项目近500项,发掘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7个。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从资源整合到跨区域合作,深圳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创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未来。


“国潮回归,我们要打造民族IP”


在大湾区,与孔丽、高宇这些坚持非遗传承的民族文创人并肩奋斗的,还有一批“玩”文化IP的人。


创鑫鸿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是来自湖南湘西的土家族。来深圳多年,他在磕磕绊绊中走出了一条文创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在文创领域,IP是当之无愧的“话题王”。所谓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倚赖的知识产权。王明在深圳的设计团队主营业务是关于主题文化IP活动的展示策划、特色文化IP设计等,这两年热门的迪士尼大IP《冰雪奇缘》系列手办、模型等都出自他的团队。


走进王明的动漫设计工作室,只见一位设计师正在为一款日本动漫人物设计服装。“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合作方的要求设计产品的不同形象。”王明介绍道,“因为喜欢动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所以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以动漫文化IP为主”。


2018年瞭望智库《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提出:“IP是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的有效路径,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随着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发展文创IP,显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大众市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除了为国外文化大IP设计、制作产品,我们现在也在考虑创作中国特色的文化IP。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中国李宁和回力等国产品牌,‘中国元素’会成为新的文化时尚。”王明认为,“国潮”的回归,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也是不可抵挡的一股浪潮。“下一步,我们会在产品设计中增加更多的中国元素,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让我们的创意设计产品成为可输出的文化符号,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IP。”


王明还计划将更多的少数民族元素融入到IP设计当中。“我们也在思考,如何通过打造民族文化IP,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让我们设计出的IP有更大的影响力。”王明说。

 

随着越来越多文创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生根,深圳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重要平台、开放窗口。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每座城市乃至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在全力担当作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意之都”深圳,必将在推动民族文创产业发展中展现先行示范区风采。


文:本刊见习记者 张昀竹

责编:龙慧蕊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