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牢记嘱托 接续奋斗——福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建设
发布日期:2025-06-10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殷切嘱托要“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30多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福建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建设,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新貌

       持续深化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连续实施6轮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形成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牵头抓总、19个省直单位和19个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19个民族乡,市县两级挂钩帮扶569个民族村的三级帮扶机制,实现民族乡村全覆盖。26年来,各挂钩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2194个,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省116个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村,11581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如期完成脱贫摘帽。

       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以“二月二”“三月三”等品牌节庆活动为载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畲族银器、畲族服饰等非遗频频“出圈”。推出《梦归山哈》《山哈闹海》《那山那海》《山海情》等一批反映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脱贫攻坚、追求美好生活的影视精品。大型畲族原创音乐剧《畲嫂》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歌剧《鸾峰桥》入选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原生态“畲族双音”民歌登上央视春晚。

       持续增进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全省所有民族乡、民族村(居)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客运班车、通电话、通宽带。持续推动“造福工程”,实施新农村建设,群众住房得到全面提升。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医疗水平,全省建有民族中小学校56所、在校各民族学生2.9万人,民族乡村基本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持续推动金融助力民族地区发展。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现代农业、民族医药、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青水畲寨”“虎头牌水蜜桃”等一批优质地标品牌脱颖而出。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金融助农专项行动,创新推出“民族同心贷”“民族同心卡”等金融产品,完成整村授信470个,发放贷款76.3亿元,惠及4.6万户少数民族群众,为民族乡村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引入“金融活水”。

       持续打造民族地区人才培育特色品牌。在全国首创“三创促三交”品牌,连续举办两届福建省民族乡村“三创促三交”训练营活动,吸引省内外1300多个高校、企业、民族乡村创新创业团队和近3000名个人报名,共计1.2万人次参与。通过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的就业帮扶,孵化落地优秀团队项目,培养各民族创新创业人才。“十四五”期间,在全省举办民族医药、文旅文创、传统手工艺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20多期,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持续培育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典型。不断挖掘“坂中样本”“赤溪扶贫”“晋江经验”等典型的时代内涵,讲好民族乡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的“福建故事”。培育福安市坂中畲族乡等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示范乡,41个民族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开展第一批20个民族乡村“和美村寨”典型村培育工作,福安市、连江县入选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名单。全省先后有31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涌现出平潭上楼村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image.png

“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市赤溪村新貌

       持续服务对口援疆援藏和闽宁协作。将对口支援、闽宁协作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任务,发挥民族工作部门优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青雁计划”新生代企业人才培育品牌。“青雁计划”自2023年实施以来,举办新生代企业人才、小吃行业人才等人才培训班4期,为新疆培育创新创业人才300余人。推动坂中畲族乡与宁夏银川市闽宁镇缔结民族团结进步结对共建单位,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共富共建、教育共优共建、党建共联共建为主的合作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开创、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协作成果丰硕,“闽宁模式”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

       持续促进闽台民族领域融合发展。紧抓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机遇,围绕“祖、心、融”(祖,即福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心,即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融,即推动闽台两地各民族共融共富共享)目标,积极拓展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渠道。促成两岸签订23个“乡对乡”“村对村”“协会对乡村”合作协议,指导民族乡村做好闽台合作产业项目落地实施。依托“三月三”、中国农民丰收节、海峡论坛、“三创促三交”等活动,连续3年邀请两岸产业项目签约合作方、落地项目负责人分享两岸共同创业的故事,推动产业合作、富裕共享。会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持续落实1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闽台民族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

       闽山闽水物华新,砥砺奋进启新程。新时代新征程,福建省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窗口,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绘就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