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家亲,福籽同心爱中华。
2024年9月,福建省第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泉州市石狮市举办。舞狮表演《龙腾狮跃耀中华》、新南音表演《百鸟归巢》、服装走秀《华裳九州》等节目轮番登场,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团结奋斗之美、中华文化之魅。
石狮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有4个少数民族村。近年来,石狮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一村一品”,发挥市场多元化、专业化、集约化优势,通过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挖潜力、增活力、强实力,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绘制产业振兴蓝图。石狮市以实业强根基,以商贸增活力,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石渔村找准乡村振兴与临海临港工业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结合点,积极发展多元化乡村产业;以“党建+邻里中心”为基底,服务范围覆盖整个石湖港港后综合物流园;设置航运产业服务中心,联合石狮市交通和港口发展局、石狮海事处,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前移至石渔村民委员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服务点位设在港后物流区一线,实现货运企业“就近办”、政务服务“进近邻”;指导石渔村航运企业落实安全营运及防治船舶污染管理体系,助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设立产业发展合作中心,畅通政银企互通互联对接渠道,发挥政企校地四方优势,联合政协委员蚶江活动组入驻邻里中心积极开展履职活动,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为口岸港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营造“优环境”。石农村深入挖掘千年海丝文化,打造“网红”打卡集聚区,打造边看书边看海的特色书店,开发小镰仓滨海旅游景点,着力发展滨海旅游新业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农贸市场和以“宋元海丝·石湖佳宴”为主题的美食产业项目,相互配合打造的“楼下买菜、楼上做饭”模式,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打造生态振兴高地。石狮市深化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序推进“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着力打造“串得起来、山海相连”的旅游精品。郭坑村建成石狮市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和首个阳光垃圾堆肥房,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口袋公园20余个。主动融入永宁镇打造滨海文化旅游特色名镇发展大局,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盘活村庄400多亩闲置荒地,打造出集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金鸡山生态休闲文化园。成立金鸡山生态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拓展趣味体验项目,年均接待游客量达5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0多万元,为3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2021年,郭坑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厚植民族家国情怀,筑牢文化振兴根基。石狮市通过开展“传承华侨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建设村史馆等,推动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郭坑村乡村记忆文化史馆以翔实的史料,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郭坑村的历史底蕴和发展成就;规范乡村记忆文化档案管理,建立各种门类档案及地方文史资料目录数据库,实现专用计算机管理和软件管理档案;设立乡村记忆档案信息查询窗口,为群众提供查阅服务。石渔村村史馆按照海丝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不同文化定位,充分展现石渔村悠久的海丝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以“乡愁”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着力把村史馆建成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石狮市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5期
文:福建省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石狮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