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有家园
党建引领 文化支撑 “铸牢”塑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创新升级
发布日期:2025-06-12

       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穿茫茫林海、冬观万里雪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胜景,令人心驰神往。在祖国北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各民族长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孕育了呼伦贝尔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4月8日至9日,由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党建引领 文化支撑”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集中发布了“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守望相助”党建品牌、“融合之路”文旅品牌以及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受到广泛关注。

       此次推介会,不仅是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内蒙古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擦亮北疆文化品牌的生动案例。

image.png

“党建引领 文化支撑”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推介会现场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聚焦党建引领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内蒙古提出“守望相助”这一重大理念。这些年来,呼伦贝尔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确定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5项重大改革课题,成功创建“守望相助”党建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呼伦贝尔市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聚焦“守”的使命定位,增强党组织“两个功能”,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深化“五边行动”“草原先锋讲师团”“边疆党旗红”“党员中心户”“红色堡垒户”等特色党建工作,构建千里边境党建长廊,实现边关美、边防固、边境安。

       把握“望”的路径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坚持创品牌与保护生态、发展产业相统一,推进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健全农牧民广泛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抓实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发展。建立“呼伦贝尔大草原”牛羊集约化养殖、社会化服务、全流程追溯体系,谋划打造“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房车+牧户游”、“芯片羊”认领等特色活动,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拓展“相助”的内涵视野,更好实现内通外联。深入实施京蒙协作,依托“六个倍增计划”提升协作能级,聚焦呼伦贝尔绿色生态优质高端农畜林产品,在产业研究、项目合作、市场营销等方面与北京深度交流协作,探索北京党员干部与呼伦贝尔农牧户“结对子”、北京企业与呼伦贝尔专业合作社“结对联营”等模式,建立长期定购销机制,推进呼伦贝尔农畜产品走进北京市场。

       呼伦贝尔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党建为引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落实“五大任务”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立足特色资源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呼伦贝尔,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早在约两三万年前,扎赉诺尔人就曾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千百年来,呼伦贝尔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

       历经岁月沉淀,在呼伦贝尔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大美之地形成了融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森林文化和戍边文化等于一体的地域文化,绘就了北疆文化建设的呼伦贝尔篇章。

       这些年,呼伦贝尔市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通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冬运之城、油画之城、摄影之乡、文化传播基地、五彩儿童合唱团等六张文化名片,打造市域文化标识体系;通过实施北疆文化传播工程、文化标识打造工程、北疆文化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北疆文化研究工程等七大工程,不断激发北疆文化繁荣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筑牢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贡献力量。

       此次进京推介会上隆重发布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就是向全社会展示以“爱国、忠诚、担当、奉献、传承、融合、和谐、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品牌魅力,彰显出呼伦贝尔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的时代风采。

       推介会上的歌舞表演《永远的乌兰牧骑》,拉开了呼伦贝尔乌兰牧骑今年全国巡演的序幕。从4月到9月,乌兰牧骑队员们将走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让更多人看见呼伦贝尔的美。


坚持文旅融合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国最美草原”“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中国避暑旅游样本城市”……呼伦贝尔作为国内外热门旅游目的地,承载着人们关于诗与远方的无限想象。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文化为笔、旅游为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国内一流草原森林和边境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融合之路”文旅品牌,通过挖掘拓跋鲜卑南迁融入中原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开发国家级旅游线路。这一线路以鄂伦春自治旗(拓跋鲜卑根祖地)为起点,以鲜卑南迁的路线(内蒙古呼伦贝尔——内蒙古和林格尔——山西大同——河南洛阳)为纽带,沿线串联起丰富的文物遗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多彩的民俗文化,打造区域文化旅游联盟,推动“融合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全方位深度合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呼伦贝尔大草原品牌推介活动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党建红”为底色,以“文化魂”为纽带,以“品牌力”为引擎,奏响了打造文化新高地的激昂乐章,未来呼伦贝尔的美将会更有韵味、更加闪亮!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4期

文:本刊记者 游欢(见习) 太平

责编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