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发挥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
自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以来,景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八八战略”为统领,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力缩小“三大差距”,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奋力推动景宁县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建设。2024年,景宁县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名单。
绘就城乡融合美好画卷
在共同现代化试点建设过程中,景宁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聚焦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领域,以片区、流动、协同“三措并举”的一体化路径,推进“小县优医”、“小县优养”、“小县优教”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持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
看病就医方面,为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急、看病贵”难题,景宁县在2019年创新推出“智慧流动医院”模式,并在2024年进行迭代升级。7辆装载智能设备的巡回诊疗车穿行于崇山峻岭,每月开展4次医疗服务,构建起覆盖全县67个行政村共78个巡诊点的“智慧流动医院”,累计行程25万公里、为山区各族群众化解就医难题10万余人次,就诊率提升至91.93%。今年5月,景宁县“智慧流动医院+AI”模式,精彩亮相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引发广泛关注。
生育养护方面,景宁县全面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建成全市唯一公益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托位144个。县妇计中心深入乡村的“移动婴幼儿养育照护驿站”,成为村民获取婴幼儿养护知识的好帮手、好平台。截至目前,景宁县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小组活动参加率达到80%,养育人科学育儿知识知晓率达到95.5%,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发展方面,景宁县积极推进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精心安排8所小规模乡镇学校共107名学生全部进入县城就读,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景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案例入选全国“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百佳案例。
养老服务方面,景宁县构建“城镇集中+社区嵌入+农村就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为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107项“专业+公益”服务项目,乡镇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100%、位居全市第一;打造“街乡共治、事不回乡”就近服务模式,打破地域和行政限制,通过事项流程优化、一窗综合受理、数据回传办理,实现“乡事城办”、“村事社办”,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便捷性。
擘画产业融合壮阔前景
“我们不仅生产鲜货,还有自己的工厂进行深加工,加工后的黄精产品,市场售价每斤可达380-580元。”景宁县大均乡伏叶村的陈正根种植黄精已有4年,亲眼见证了黄精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景宁县黄精种植超过1万亩,产值高达8000多万元,从事黄精全产业链发展农户超过2000户,直接带动农户年增收3500余万元,黄精产业已成为景宁县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除了大力发展黄精种植外,景宁县还在政策层面持续发力,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发布《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医药发展条例》,出台《畲医药大健康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试行)》,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推动三叶青、灵芝、食凉茶等特色药材种植与研究。同时,深化与胡庆余堂、五养堂等企业合作,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如今,总投资10.2亿元的“中国畲药谷”项目加工厂、浙南畲药(金线莲)创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即将投产,将为景宁县畲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浙江省景宁县敕木山惠明茶主产区
此外,景宁县还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和民族特色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以惠明茶这一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建设民族风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全域打造全国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当前,年产3000吨惠明茶产业项目正有序推进茶旅、文旅深度融合。全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7.81万亩,茶叶产量4365吨,产值达8.3亿元。其中,环敕木山茶旅慢游路线成功入选全省十大茶旅精品线路,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茶旅融合的独特韵味。与此同时,景宁县充分发挥丽景园、民族创业园“双轮驱动”作用,引育链主企业,拓展增量空间,努力在多产业融合上持续发力、寻求突破。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亿元、规上企业数量增至72家,总数实现三年翻番。
驶入“数实”融合崭新赛道
“自去年12月上线芭芭农场以来,我们的茶叶销量大幅增长,平均每天能销售3000-4000份茶叶。”景宁凤艳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蓝香平介绍道。
该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团队的牵线搭桥,不仅提高了惠明红茶的销量,也促进了对夏秋茶、红茶的开发。目前,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团队已带动惠明红茶销售5万单,销售额100余万元,助力1228户农户实现增收。此外,阿里公益、盒马鲜生、阿里健康、橙点教育等21个团队纷纷在景宁县落地,助力共富项目多达36个,总投资额超1000万元。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团队还在景宁县建立了数据标注中心、瓴羊(景宁)数字人才认证中心等数字化平台,实施“景宁产业公益创投计划”“电商助企项目”“益起寻美”乡村旅游等,进一步推动景宁县数字产业创新发展。
在数字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景宁县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从68家增至10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从4家增至37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专利授权量增长87.5%,位居丽水市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引进的首个百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富乐德半导体产业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2亿元。数字化不仅推动景宁县业态转型升级和消费数智化升级,更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模式和理念。
成功打造智治高效乡村振兴集成应用,并充分运用浙江数字化改革“V字”模型,加快“浙农码”推广应用,实现核心业务数据化。同时,构建云上“清廉指数”数据采集评估中心,创新推出“清廉指数”数字化评估与预警平台。
以“数字消费”“数字产业”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数字治理”为社会事务治理突破口,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高效能的社会服务,让改革创新的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景宁县连续19年获评浙江省平安县,捧回浙江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首批“安全发展铜鼎”,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分别高达99.25%、99.75%,位列浙江省、丽水市前列。
激活域内外融合“一池春水”
叶丽斌返乡投资15亿元打造“那云温泉度假村·悬崖上的天空之城”,为1000多名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宝贵机会;刘有和与几位好友在家乡渤海镇投资1.8亿元建设集休闲垂钓、户外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千峡湾·渤海生态园”等项目,累计带动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增收1500余万元……
这些带动景宁新发展的项目,正是全县聚力培育“畲乡经理”企业家队伍,充分激活“三小经济”内外共富效能的丰硕成果。从曾经的“外出逐梦”到如今的“返乡筑梦”,“畲乡经理”企业家队伍成为推动景宁县域内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景宁县实现浙商回归资金超85亿元,投入各类公益事业超3500万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
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景宁县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充分发挥“问海借力”的独特优势,与上海市静安区开展战略合作,成功引进长三角地区项目80个,落地“静安飞楼”,为景宁县招商引资注入强劲动力。积极拓展“朋友圈”,景宁县与宁波市鄞州区、台州市温岭市、嘉兴市海盐县、绍兴市上虞区等地合作共建“飞柜”,实现年销售农产品超过5000万元,带动2.4万余名农民增收。这场“山与海”的双向奔赴还在持续深化中,从“问海借力”到“优势互补”,从“异地开发”到“产业链深度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当下,景宁县正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奔赴新的“赶考”之路,奋力打造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县域样板!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吴卫萍 雷伟杰
作者吴卫萍为浙江省景宁县融媒体中心报纸编辑部副主任,雷伟杰为浙江省民宗委民族一处干部
责编:金向德
助理编辑: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