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打造共同体品牌 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9-28

      近年来,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即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打造“影话共同体”、“体荟共同体”、“书绘共同体”、“史叙共同体”、“乐美共同体”、“舞动共同体”六大品牌,助力首都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首都方案、贡献首都智慧。2024年9月,促进中心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体荟共同体-石榴花开美京城56民族团结跑1.jpg

5 月 5 日,“石榴花开美京城 56 民族团结跑”活动在北京市龙潭中湖公园举办 

      光影交织,共话民族情。“影话共同体”品牌,以北京民族电影展为根基,历经16年发展和积淀,不断深化主题和内涵,持续把北京民族电影展打造成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重要窗口。2024年,首创“影话共同体”中国民族电影交响诗画演出,以乐、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展现中华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彰显民族题材电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今年,创编的民族电影情景剧《中华儿女 同心筑梦》打造了“可听可触”的沉浸式宣教新模式,让观众领略民族题材电影的魅力;举办电影主创见面会活动,搭建起创作者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让电影背后的故事深入人心;开展民族题材电影“九进”活动,将温暖与力量传递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史叙共同体-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jpg

4 月 29 日,“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在北京园博园开展 

      体韵竞技,凝聚民族心。“体荟共同体”品牌,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抓手,以赛事组织、站点建设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九进”活动为抓手,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档升级。2022年,将流行的“微马”运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相结合,举办“56民族团结跑”活动,累计吸引481个团体单位、11万余人参与,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立足北京特色,挖掘与整理的绫球、夹包等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单项赛的新增项目,彰显了各族群众积极奋进的昂扬活力。今年5月,举办的北京市第二十届民族健身操比赛集力量与柔美于一体,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最炫民族风”,成为凝聚民族团结力量的精神纽带。

      翰墨丹青,绘就民族梦。“书绘共同体”品牌,以笔墨为舟,承载民族情感与精神追求,跨越语言鸿沟,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024年举办了“书绘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展”,百余幅当代书画艺术名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各族群众团结一心、携手奋进的生动画面,引导全社会感受传统书画艺术魅力,领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该书画展秉持“小展览大传播”的理念,通过“书画原作+数字化”的新展陈形式,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空间承载大内涵,为观众打造了一个集“视觉的震撼、听觉的悠扬、触觉的灵动、嗅觉的芬芳、意境的深远”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平台,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生机活力。

      史承今古,传承民族魂。“史叙共同体”品牌,以文物为证、以古籍为脉,深化了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历史文化内涵。近年来,制作10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精讲系列短片,以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讲解,“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开展“古籍进校园”活动,以中国民族典籍文化展为载体,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讲座以及学生参观“打卡”、趣味互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校园、滋养心田;举办“枝繁叶茂——少数民族古籍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讲座、少数民族古籍整理成果展览以及“古籍(古迹)中的交往交流交融”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坚定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联合出版古籍图书与影印本,全面展示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收藏、整理、研究和出版的丰硕成果,为广大读者搭建起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历史、古籍文献的学习交流平台。今年以来,在“荟萃56”微信公众号开设《寻找》、《漫步》等一系列栏目,持续打造“史叙共同体”社会宣教品牌。

      乐韵和鸣,奏响民族音。“乐美共同体”品牌,以音乐艺术为载体,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2024年,举办的大型交响系列组曲《融合之光》以国乐和交响乐相融合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多元荟萃的视听盛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融合发展与绵延传承,共同奏响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强音。同时,为使各族群众共享文化艺术成果,音乐会尝试公益与惠民购票相结合,并进行网络直播,实现“破圈”展示,线上观众达两万余人次,为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魅力提供平台。

      舞动共融,绽放民族花。“舞动共同体”品牌,以艺术为纽带,面向全市各区征集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增进共同性,具有北京特色和时代气息,集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于一体的文艺精品,涵盖了声乐、舞蹈、曲艺等多种类型,将筛选后的作品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精品文艺作品库。以中华民族文化周、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为契机,举办“共同”主题展演,传递多元包容的中华文化魅力。从房山的鼓声到平谷的稻浪,从舞台的璀璨到社区的温情,“舞动共同体”以一场场展演活动描绘出北京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壮美画卷。

      创新为翼、文化为桥。新起点上,促进中心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六个共同体”品牌建设为重点,守正创新推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系列活动,助力首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

责编:龙慧蕊

助理编辑: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24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12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11,5813086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801@sina.com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