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中,演员唐嫣、罗晋化身鲜卑才女钦文姬辰与东晋皇族后裔司马金龙,组建“混血”小家庭,再现了一段北魏“家事”。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生活在山西这个族群融合大舞台上的司马金龙夫妇的人生,恰如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生动缩影。
《魏书》记载:“楚之父子相继镇云中。”泰常四年(公元419年),司马楚之在东晋发生政变前北上平城(今山西大同),归附北魏。入魏后,司马楚之屡立战功,深受皇帝赞赏,获封琅玡王,并娶北魏河内公主为妻,生子司马金龙。司马楚之去世后,司马金龙承袭王爵,在北魏身居高官,并娶鲜卑人钦文姬辰为妻。司马金龙家族的故事,正是北朝时期族际通婚实现胡汉交融的生动例证。
位于山西大同的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墓,其随葬品既有典型的汉文化元素,又可见鲜明的草原文化风格。其中,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便是木板漆画。
北魏木板漆画
这组木板漆画保存较为完整的共有5块,保存最为完好的2块藏于山西博物院,其余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据考古发掘者推断,这几块木板漆画原来可能是一座屏风。该木板漆画整体髹朱漆地,以黑漆勾线条,出土时向上的一面保存较完好,历经1600年依然色彩鲜艳。每块木板高约81.5厘米、宽约20.5厘米、厚2.5厘米,上下和两侧均有榫卯,可与相邻屏板的上下边框榫合。其正背两面皆有绘画和题记,每块板面分隔为4格,每格画面独立,绘画技法娴熟,线条简练,人物栩栩如生。画面中的男性褒衣博带,女性宽袖长裙,人物仪态宛然,气质雍容华贵。
从绘画风格来看,该木板漆画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非常接近,恰如《历代名画记》所描述的“春蚕吐丝”、“吴带当风”的画风和意境。其技法、设色均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构图上采用了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的手法,色彩协调沉稳。可以说,这是一件我国古代漆器艺术精品,为研究南北朝时期髹漆工艺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此外,这组木板漆画所配有的题记和榜题,字体挺拔俊逸,似隶似楷、非隶非楷,兼有魏碑风格,气势疏朗,无疑是北魏平城时期最为珍贵的书法作品之一,也是当今难得一见的北魏墨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组木板漆画正面所勾画的内容出自《列女传》等汉代文献典籍,背面则描绘了古代圣贤和忠孝之人等故事。上古时代的帝舜之妻娥皇、女英,商朝的周氏三母即太姜、太任、太姒,以及汉成帝后妃班婕妤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在这组漆画上实现了“世纪同框”。
这组木板漆画的绘画技法和人物服饰均来自南朝文化,但内容却体现的是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可见当时的北魏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多族群文化在此实现了交流融合。木板漆画所绘的内容早在汉代已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在传承,可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山西博物院
责编:张伟 张昀竹
助理编辑:魏来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