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邘新社亲”回汉民族关系历经数百年,证明了一个真理:不同民族虽有习俗之别,但只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彼此包容,就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邘邰村是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最大的汉族村庄,全村人口近万;大新庄村则是博爱县回族聚居的大村,全村7000余人,其中回族人口占85%以上。“邘新社亲”关系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渊源。长期以来,两村回汉群众形成了“友谊长存,牢不可破”的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村以共谋发展进步、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新典范为目标,在弘扬“邘新社亲”传统民族友谊方面,又有了新的举措和作为。
大新庄村与邘邰村均属于人口聚居大村,“邘新社亲”关系历史悠久,把两村干部群众最朴素的友好感情,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力量,是两村两委领导班子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两村领导班子沟通交流已经制度化:每年交流不少于4次;在两村传统庙会时开展相互慰问活动;每年春节到对方村内举办联谊座谈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解决部分村民的脱贫问题;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确保两村团结稳定……通过座谈交流,两村领导班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邘新社亲”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来,每逢过年过节,大新庄村与邘邰村的干部都要备上礼品、慰问金到对方村生活困难的家庭走访慰问。
逢年过节,两村群众都会自发相互走访,慰问拜年,称为“走亲戚”。“走亲戚”的所有费用均由村民自愿赞助,最后由村委会张榜公示。“走亲戚”期间,各项民间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云梯表演,惊心动魄;“社亲”篮球友谊赛,精彩连连……这些活动已成为两村村民间友情的纽带,民族团结的基石。
为将“邘新社亲”发扬光大,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2007年,村两委共同协商,建立了“民族团结友谊纪念碑”,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05年起,大新庄村把本村传统庙会日(即农历四月十八)设定为“睦邻村庄民族团结进步友谊日”。
近年来,“邘新社亲”已被列为河南省、焦作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使后人铭记两村传统友谊,博爱县文联副主席鲁玉哲还搜集整理近百年来邘新两村民族团结的真人真事、“回汉一家亲”的感人事迹并汇编成册,于2018年初出版了《友情的力量》一书。
在“邘新社亲”力量的推动下,自2005年起,大新庄村两委与周边汉族村庄一起,连续举办了6届“睦邻村庄友好联谊会”,邀请县、镇领导和周边50多个汉族村庄两委干部参加联谊活动。在村党支部书记赵长礼的倡导下,大新庄村还先后与博爱县、沁阳市的50多个行政村签订了睦邻友好村庄民族团结进步协议书。逢年过节,大新庄村通过与周边睦邻汉族村庄走访慰问、拜访交流、互送文艺节目等形式增进友谊,并先后向周边汉族村的300多个贫困户送去了救济金和年节礼品。
大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赵长礼说:“我们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有两条经验。一是切实处理好五种关系:即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回汉民族之间的关系、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邻里之间的关系、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二是妥善处置矛盾纠纷,不把两村个别村民之间发生的纠纷上升到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由于各村坚守上述工作准则,大新庄村与周边多个汉族村庄之间通过沟通协调、互谅互让,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大新庄村与邘邰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这两个村双双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