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自2019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形成“抓党建聚合力”品牌化、“强文化凝共识”大众化、“守生态显担当”绿色化、“兴产业促融合”实体化、“惠民生增福祉”亲民化、“重法治保稳定”制度化的“六化同创”模式,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向新高度。目前,全州已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个、模范集体12个等多项荣誉;省级示范成果同样丰硕,共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县6个、先进集体28个。
品牌化:抓党建聚合力
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双组长领导制,设立专门机构和工作专班,通过树立“一盘棋”思想、推进“一张网”部署、开展“一体化”行动,着力构建政治引领、党建统领、党政同责、社会同创、全民共建的工作格局。认真履行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强化顶层设计,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完善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制度、民族工作协调机制、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协调小组工作机制等,着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大众化:强文化凝共识
坚持将凝聚人心、增进团结作为民族工作的首要责任,深入挖掘班玛红军沟、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和玛多抗震救灾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和果洛州70多年沧桑巨变的故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深化“五史”、“五观”教育,扎实推进红色文化、格萨尔文化、河源文化、民俗文化、德昂洒智文化等果洛州特色文化发展,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三个意识”、“五个认同”。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功举办果洛州首届“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农牧民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演讲大赛,引导各族群众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永远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绿色化:守生态显担当
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创建清洁能源示范州,率先实施全域无垃圾试点,大力开展“家园美化行动”、国土绿化、“厕所革命”和河湖“清四乱”,实施黑土滩、鼠害连片治理,天蓝地绿水美山青的生态屏障日益牢固,在守护“中华水塔”和黄河安澜中坚守“源头责任”、彰显“干流担当”。持续推进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等生态保护系统治理,全面实施“转人、减畜、增收”工程,着力发展“风光水电牧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项目,生态保护让牧民群众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绿富”双赢。2023年10月,果洛州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实体化:兴产业促融合
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聚焦产业“四地”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加强与央企和支援省市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等优势嫁接,着力从发展理念、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上加快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大力培育实施高原生态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六项工程”,果洛州已成为青海省认证基地面积最大、牲畜数量最多、产品种类最丰富的有机农牧业生产地区之一。精心打造“雪域净土·秘境果洛”文旅品牌,以文为媒,以旅为桥,大力培育与生态旅游业紧密相关的自然教育、生态研学、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成功打造高原生态景观穿越、母亲河黄河感恩溯源、红色文化感悟体验、格萨尔史诗文化探秘等精品旅游线路,以文旅深度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载体、形式和内容,极大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果洛足球队亮相贵州“村超”,果洛青少年研学上海黄浦江畔,果洛健儿在国际赛场首秀夺冠,越来越多的果洛年轻人在东部等地区就业创业。
亲民化:惠民生增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每年将财政80%的资金投入基层、投向民生,推动民生福祉提档升级。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和行业特色,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农牧民危旧房改造等力度,实施三江源生态城镇、最美果洛文化城镇、青甘川交通通道新型城镇、黄河源山水城镇、青南有机畜牧业基地绿色城镇等建设,打造高品质城镇、和美乡村。优先改善教育基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解决教育短板和历史欠账,促进教育由“保学”向“优学”转变,西宁果洛民族中学已成为果洛教育的“金名片”。持续加大上海“组团式”医疗帮扶力度,全面开展地方病传染病攻坚行动,实现县域医共体管理全覆盖。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推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农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制度化:重法治保稳定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进平安果洛、法治果洛建设,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填补基层治理的“空白点”,探索形成了“玛沁义警”、“四级联户制”、班玛经验、牧长制、十户长制、“六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服务,以及青川毗邻三州四县(果洛州班玛县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阿坝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共创共建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持续做好新时代藏传佛教工作,有效提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水平,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构建“一核多元共治”基层宗教事务治理新范式,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乡村两级责任制,填补治理空白,基层宗教治理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性转变,有效促进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有力保障巩固了全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5年第6期
文: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委统战部
责编:王怡凡
助理编辑:游欢
流程制作:杨悦
订阅下载:2026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